服务供给商不断面临这样的挑战:即如何设计出一种理想网络基础结构,其灵活性足以应对客户日益增长的带宽与扩展网络接入的需求。随着对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的支持越来越被市场认可,网捷网络承诺将推出完整的高性能核心与边缘MPLS第三层交换机和互联网路由器。
网捷网络支持丰富的MPLS 功能,包括:高性能MPLS边缘与核心路由器功能;全面支持RSVP-TE及LDP信令;流量工程,采用OPSF及IS-IS扩展;在所有OC-3c/STM1、OC-12c/STM4及 OC-48c/STM16 SONET/SDH端口上支持流量工程和Martini草案;采用网捷网络独特的千兆以太网及OC-48c Packet over SONET/SDH网络处理器架构(NPA)接口,业界唯一的线速流量工程和Martini草案(第二层 VPN)服务;Martini草案通道可以由带标记与不带标记的端口组合而成,为城域组网提供极大的灵活性;严格或松散的标记交换通路(Label Switch Path)在主链路、辅链路和热备份链路上支持负载均衡,增强了MPLS网络的可靠性与灵活性;扩展了服务质量与服务类别(QoS/CoS)的支持,为不同的客户服务级别提供不同的带宽服务。
网捷网络公司将MPLS的智能和控制机制与交换的线速性能完美结合,为服务供给商提供了稳固的网络基础,以构建其IP基础设施,支持当前及未来广泛的解决方案。采用网捷网络公司支持MPLS的核心与边缘路由器及其完整的高性能交换产品系列,可以构建出高容量的网络服务,其将超越“本地区域”,连接跨城域网或广域网的远程站点。
网捷网络的MPLS解决方案为网络治理员提供了通过流量工程调整网络的工具,使系统操作员可以准确控制主干带宽的耗用。MPLS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虚拟专用网络和端到端服务质量的部署至关重要,同时它还可以为当初建立在“最短路径”和“尽力传送”传输机制基础上的网络提供灵活性、可靠性和容错功能。MPLS路由器与网捷网络具有增值特性的多种产品相结合,有助于服务供给商开展可扩展的IP差别服务,而且配置和实施更方便,治理能力更强。
应用网捷网络提供的MPLS 功能集,服务供给商可提供如下服务:
1.流量工程
传统路由器在源和目的地间沿着最短路径转发信息包,从而产生了超级汇聚——有些链路会出现使用过度,公用传输路由器点陷于瘫痪,而通常使用较少(较长)的链路上的使用率却过低。网捷网络的流量工程使网络治理员可以明确地引导流量通过MPLS核心。在某些情况下,长一点的LSP可能效率更高,因为该路径上链路的带宽利用率较低。网捷网络丰富的MPLS流量工程特性确保了网络治理员对整个网络基础结构的控制,从而保证流量的有效分配,提高网络的使用效率。
2.保证带宽
网捷网络的MPLS解决方案包含先进的控制机制,使网络治理员可明确治理与控制带宽的耗用。服务供给商可通过使用MPLS为其客户提供区别服务,并保证多种数据传输业务的端到端服务质量,包括语音、数据、视频以及其他基于分组的服务。
3.可靠的连接
网捷网络的MPLS实施方案支持众多业界领先的功能,从而使服务供给商可确保实现网络可靠性、容错,以及灵活性。网络治理员可以实现全面的LSP冗余,包括在主链路、辅链路和热备份链路上的快速恢复,从而防止客户应用程序超时或数据丢失。
4.以太网VPN
网捷网络对Martini草案(IETF的一个工作草案标准,描述在MPLS网络上传输第二层帧的方法)的支持,使服务供给商可以在MPLS环境中,基于VLAN或端口级的属性,向用户提供以太网 VPN——透明局域网服务(TLS)。使用网捷网络以太网VPN产品构建的网络,为希望更换其ATM和帧中继服务的客户提供了颇具吸引力的解决方案,因为不但可以在企业的各个办公地点间提供同样的连通性,而且传输速率更高、更灵活。以太网 VPN 提供第二层透明性——客户并不真的知道电信运营商提供该业务所用的实际传输设备或协议——线路的每一端都只能看到另一端自己的设备。这就使得每个客户可以自主运行,根据业务的需要来配置网络。客户可以任意运行他们认为合适的协议,不会受到服务供给商的约束。
5.MPLS 居外,以太网居内
凭借MPLS流量工程的强大功能,网络治理员可在支持MPLS的IP主干上建立并维护显式路径(或通道)。使用网捷网络的高级MPLS功能集,通过避免故障链路,保证QoS策略和服务类别(CoS)优先级,网络操作员可以确保可靠与容错的可治理的带宽服务。实现以太网VPN的Martini草案通道建立在支持流量工程的MPLS主干上,可以确保更高水平的网络性能,更高水平的数据流有效性,以及安全性。
目前,网捷网络已经不断地公开展示其MPLS流量工程以及以太网VPN实现的各个重要方面。网捷网络成功地参与了多厂商互操作性测试,证实了电信运营商可以在多厂商环境中部署网捷的 MPLS解决方案,保证了在推出下一代基于MPLS的网络业务时能确保互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