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和复制
标记和清除法的兄弟就是停止和复制收集法了。停止和复制法解决了标记和清除法的碎片问题,但是对内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或者是对一个较小的对象池进行更加频繁的收集)。微软的Java虚拟机使用的就是这个算法,而在当时这是最快的虚拟机之一。
停止和复制法的原理是为对象创建两个内存池,但是每次只使用其中的一个。在你分配对象的时候,它就简单地在活动的内存池中为你指定下一个可用空间。假如内存池填满了――或者假如系统决定该收集了――它就进行同标记和清除法相同动作,跟踪程序里系统对象的所有指针。但是不仅仅标记这些对象,它把它们从当前的内存池里复制到另一个非活动的内存池里。
这个复制动作将活动着的对象一个一个安置到新的内存池里。一完成这个过程,它就将原来这个原本非活动的内存池切换成活动的。由于它只复制活动的对象,所以垃圾对象被留了下来。要收集的总是会比要扔掉的少。复制这一过程事实上整理了新的内存池,因为对象是一个接一个放置的。
停止和复制法仍然必须要停止正在运行的程序,以收集对象并把它们移到内存池里。在这个算法运行的时候,它在清理的应用程序会停下来,导致程序的波动。
世代
活动垃圾收集法的轮廓揭示了一些基础性错误,这些错误在垃圾收集算法如何工作同垃圾需要如何被收集比较时产生。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的大多数对象只会存活很短的时间,只有极少数会存活在应用程序运行的全过程中。前面勾画的算法平等地处理所有对象。不幸的是,每个活动的对象都需要被处理(例如移动、标记),这会对性能造成负面影响。长时间存活的对象是持续的――所以不需要――在每次收集时被移来移去。
当前,像最新的Java Hotspot虚拟机里使用的垃圾收集程序分别为新老对象创建各自的内存池,这样的新老对象叫做“代”。假如一个对象经历了特定的收集次数(有的时候就一次,但是次数依靠于收集程序),它就被从新内存池移到老内存池里。老内存池,从本质上讲,收集的次数会更少,这样考虑的原因是:既然这些对象已经存活了一段时间了,它们会存活得更长。
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垃圾收集程序的负载。一轮收集过程中就结束的短时间存活对象对收集程序的影响较小,因为收集程序主要对存活的对象进行处理。对老一代对象的收集要少得多,这就减少了对老对象不必要的移动。
不同的代甚至可以有不同的算法来处理它们。例如,停止和复制法适用于新对象池,因为它认为新对象结束得更快(对于非垃圾对象而言,停止和复制法的性能耗费是线性的)。对老一代的对象能够采取额外的步骤以实现更加精确的算法,因为对性能的要求不是问题。
好好利用垃圾收集
尽管有各种好处,垃圾收集法仍然会从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手中抢夺CPU。要最小化这种影响的最好办法其实很简单:少创建对象。更少的对象需要更少收集操作,理论上这会提高性能。
垃圾收集是迈向摆脱每日编程中一些难缠细节的坚实步骤。这个问题是过去几年讨论的热点。现在所使用的技术已经很老了(从计算机领域来看),所以是该好好利用垃圾收集程序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