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的哲学是在不影响Java对象的设计的情况下将Java对象加入到框架中。
EJB的框架采用了一种侵略性(Invasive)的方法来设计对象,它要求你在设计中加入符合EJB规范的代码。一些轻量级的COP框架,例如Avalon,也要求对象设计时必须符合某种规范,例如Serviceable接口,这种做法是典型的Type 1做法。
这种设计思路要求Spring采用一种动态的、灵活的方式来设计框架。所以spring大量采用了反射。首先spring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治理bean。因为IOC的思想要求bean之间不能够直接调用,而应该采用一种被动的方式进行协作。所以bean的治理是spring中的核心部分。
反射和内省在代码的层次上思考问题,有时候能够带来出人意料的灵活性。但它的使用有时候也是一个哲学问题,不论是在ORM设计还是在AOP设计上都出现了类似的问题-究竟是使用反射,还是使用代码生成。
在Spring中,处理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在org.springframework.beans包中。而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则是BeanWrapper。BeanWrapper,顾名思义,就是bean的包装器。所以,它的主要工作,就是对任何一个bean,进行属性(包括内嵌属性)的设置和方法的调用。在BeanWrapper的默认实现类BeanWrapperImpl中,虽然代码较长,但完成的工作却是非常的集中的。
BeanWrapper的深入研究
我们看看这个BeanWrapper是如何发挥运作的,假设我们有两个bean:
public class Company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Employee managingDirector;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this.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Employee getManagingDirector() {
return this.managingDirector;
}
public void setManagingDirector(Employee managingDirector) {
this.managingDirector = managingDirector;
}
}
public class Employee {
private float salary;
public float getSalary() {
return salary;
}
public void setSalary(float salary) {
this.salary = salary;
}
}
然后我们使用BeanWrapper来调用这两个bean:
Company c = new Company();
BeanWrapper bwComp = BeanWrapperImpl(c);
// setting the company name...
bwComp.setPropertyValue("name", "Some Company Inc.");
// ... can also be done like this:
PropertyValue v = new PropertyValue("name", "Some Company Inc.");
bwComp.setPropertyValue(v);
// ok, lets create the director and tie it to the company:
Employee jim = new Employee();
BeanWrapper bwJim = BeanWrapperImpl(jim);
bwJim.setPropertyValue("name", "Jim Stravinsky");
bwComp.setPropertyValue("managingDirector", jim);
// retrieving the salary of the managingDirector through the company
Float salary = (Float)bwComp.getPropertyValue("managingDirector.salary");
看起来麻烦了许多,但是这样spring就可以使用统一的方式来治理bean的属性了。
Bean的制造工厂
有了对单个Bean的包装,还需要对多个的bean进行治理。在spring中,把bean纳入到一个核心库中进行治理。bean的生产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一个bean产生多个实例,一种是一个bean只产生一个实例。假如对设计模式熟悉的话,我们就会想到,前者可以采用Prototype,后者可以采用Singleton。
注重到,反射技术的使用使得我们不再像原始的工厂方法模式那样创建对象。反射可以非常灵活的根据类的名称创建一个对象。所以spring只使用了Prototype和Singleton这两个基本的模式。
spring正是这样处理的,但是我们希望用户能够维护统一的接口,而不需要关心当前的bean到底是Prototype产生的独立的bean,还是Singleton产生的共享的bean。所以,在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包中的BeanFactory定义了统一的getBean方法。
JDBC再封装JDBC优雅的封装了底层的数据库,但是JDBC仍然存在诸多的不变。你需要编写大量的代码来完成CRUD操作,而且,JDBC无论是碰到什么样的问题,都抛出一个SQLException,这种做法在异常使用上被称为不完备的信息。因为问题可能是很复杂的,也许是数据库连接的问题,也许是并发控制的问题,也许只是SQL语句出错。没有理由用一个简单的SQLException就搞定全部的问题了,这种做法有些不负责任。针对这两个问题,Spring Framework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法:首先,提供一个框架,把JDBC应用中的获取连接、异常处理、释放等比较通用的操作全部都集中起来,用户只需要提供特定的实现就OK了。实现的具体细节采用的是模板方法。举个例子,在org.springframework.jdbc.object包中,MappingSqlQuery类实现了将SQL查询映射为具体的业务对象。JavaDoc中这样写到:Reusable query in which concrete subclasses must implement the abstract mapRow(ResultSet, int) method to convert each row of the JDBC ResultSet into an object. 用户必须实现mapRow方法,这是典型模板方法的应用。我们拿一个具体的例子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