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探器(snifffer)就是能够捕捉网络报文的设备。嗅探器的正当用处在于分析网络的流量,以便找出所关心的网络中潜在的问题。例如,假设网络的某一段运行得不是很好,报文的发送比较慢,而我们又不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此时就可以用嗅探器来作出精确的问题判定。
嗅探器在功能和设计方面有很多不同。有些只能分析一种协议,而另一些可能能够分析几百种协议。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的嗅探器至少能够分析下面的协议:
■标准以太网
■TCP/IP
■IPX
■DECNet
嗅探器通常是软硬件的结合。专用的嗅探器价格非常昂贵。另一方面,免费的嗅探器虽然不需要花什么钱,但得不到什么支持。
嗅探器与一般的键盘捕捉程序不同。键盘捕捉程序捕捉在终端上输入的键值,而嗅探器则捕捉真实的网络报文。嗅探器通过将其置身于网络接口来达到这个目的——例如将以太网卡设置成杂收模式。(为了理解杂收模式是怎么回事,先解释局域网是怎么工作的)。
数据在网络上是以很小的称为帧(Ftame)的单位传输的帧由好几部分组成,不同的部分执行不同的功能。(例如,以太网的前12个字节存放的是源和目的的地址,这些位告诉网络:数据的来源和去处。以太网帧的其他部分存放实际的用户数据、TCP/IP的报文头或IPX报文头等等)。
帧通过特定的称为网络驱动程序的软件进行成型,然后通过网卡发送到网线上。通过网线到达它们的目的机器,在目的机器的一端执行相反的过程。接收端机器的以太网卡捕捉到这些帧,并告诉操作系统帧的到达,然后对其进行存储。就是在这个传输和接收的过程中,嗅探器会造成安全方面的问题。
每一个在LAN上的工作站都有其硬件地址。这些地址唯一地表示着网络上的机器(这一点于Internet地址系统比较相似)。当用户发送一个报文时,这些报文就会发送到LAN上所有可用的机器。
在一般情况下,网络上所有的机器都可以“听”到通过的流量,但对不属于自己的报文则不予响应(换句话说,工作站A不会捕捉属于工作站B的数据,而是简单的忽略这些数据)。
假如某在工作站的网络接口处于杂收模式,那么它就可以捕捉网络上所有的报文和帧,假如一个工作站被配置成这样的方式,它(包括其软件)就是一个嗅探器。
嗅探器可能造成的危害:
■嗅探器能够捕捉口令
■能够捕捉专用的或者机密的信息
■可以用来危害网络邻居的安全,或者用来获取更高级别的访问权限
事实上,假如你在网络上存在非授权的嗅探器就以为着你的系统已经暴露在别人面前了。(大家可以试试天行2的嗅探功能)
一般我们只嗅探每个报文的前200到300个字节。用户名和口令都包含在这一部分中,这是我们关心的真正部分。工人,也可以嗅探给定接口上的所有报文,假如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存储,有足够的那里进行处理的话,将会发现另一些非常有趣的东西……
简单的放置一个嗅探器宾将其放到随便什么地方将不会起到什么作用。将嗅探器放置于被攻击机器或网络四周,这样将捕捉到很多口令,还有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放在网关上。假如这样的话就能捕捉网络和其他网络进行身份鉴别的过程。这样的方式将成倍地增加我们能够攻击的范围。
关于怎么抵御嗅探器的攻击我就不说了,那是网管们的事儿,有三种方法可能会有所作用:
■检测和消灭嗅探器
■将数据隐藏,使嗅探器无法发现。
■会话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