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试存储 但仍面临难题
银行业需要存储大量的业务数据和客户资料,也必然对存储数据的安全性、可用性、移动性有较高的要求。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在银行业的存储网络建设上起步早,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成功案例和经验。美国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有了灾难备份的概念和服务企业。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对银行在保证数据完整性及业务连续性上的责任,做出了明确规定。在美国,美国货币监理署(OCC)每隔18个月就对金融机构的灾难备份情况进行审查。在新加坡、中国香港,金融治理当局也对灾难备份提出了要求,所有银行必须证实自己的灾难备份计划可以满足要求。
总体上看,我国银行在灾难备份、网络整合、法规遵从、业务连续性和内容治理建设上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如有的银行对灾难恢复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熟悉还不到位;许多重要应用系统甚至还没有建立基本的数据级灾难备份措施,不具备恢复能力;重要应用系统灾难备份建设的规程和标准不完善;银行灾难备份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和部署,存在盲目建设和发展的倾向;网络整合虽然实现了数据的物理集中,但是还没有实现数据的逻辑整合;信息存储的法规遵从建设还没有系统化;网络由于应用技术、厂商设备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使网络治理复杂化,导致存储网络建设缺乏贯穿信息生命周期治理战略的统一规划等等。
存储建设咨询更重要
存储的应用和规划部署是一个用户应用、需求广度、产品深度三维推进的过程。因此,存储咨询可以运用较强的专业性,以用户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水平为出发点,通过分析确定用户应用对存储功能的要求,进而根据要求为用户规划相应的存储产品、解决方案以及基于未来需求变化等的策略。
例如,美国某大型金融公司,每年平均用在存储网络建设的资金约800万到1200万美元。而在2003年,由于业务的扩展,存储数据突发性增长了35%,并导致其IT基础架构不能满足需求,并将造成预算外800万美元的额外支出。该金融机构通过存储方面的整体咨询,先从基础设施、治理流程、分级式存储架构、数据整合和信息孤岛等方面来评估存储的利用率,了解问题症结所在。最终发现,客户的系统里存储了约40%的旧数据,还有数据分配不合理以及内容治理薄弱等问题。该机构在构建一个网络式存储的架构之后,避免了他们巨大的额外支出,并且大大提高了存储的利用率。其实,中国银行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即企业信息的治理工具日益增多,包括系统治理的工具、性能治理的工具、存储治理的工具、软硬件的工具等等,与此同时,银行还缺乏足够的网络维护人员,因此事先进行高效的网络存储建设的咨询就显得非常的必要。
但是,一味模拟和生搬硬套国外的实例和经验是行不通的,还必须结合中国客户的实际情况,提供全面的、适合中国银行客户需求的网络解决方案。
把握未来存储发展趋势
在存储行业中,存储的分类和策略服务、整合、业务连续性、恢复和归档、法规遵从和内容治理等存储策略,体现了信息生命周期治理的不同应用领域。其中,分类和策略服务可以使数据自动的流向合理的地方,给予恰当的保护,从而提高IT设备的利用率。此外,将数据的恢复、备份、归档集合为一体,把有价值信息保存在不同等级的存储系统中,用磁盘备份动态生产的信息,使得用户可以从归档中快速获取数据或从备份中快速恢复数据,从而避免了以前那种把数据的恢复、备份、归档分别独立建设的弊病。由于内容治理的重要性,银行也需要完整的中心系统来治理海量的非结构的数据。
网络存储虚拟化也是未来存储技术发展的趋势之一。网络存储虚拟化是在存储网络内建立“虚拟卷”,形成了一个动态的环境,其中的物理存储资源可以被不间断地快速移动和改变。客户能够从中轻易获得并治理各种信息资源。利用网络存储虚拟解决方案,以创新技术为基础,可获得不间断地业务运营,减少计划内停机时间并集中和简化存储治理。集成的软硬件解决方案通过简单且不间断地数据移动以及在多层次异构存储阵列中进行复制和迁移来提供上述好处。另外,通过与现有的光通道SAN结构相连接,可以在各种不同的设备之间顺畅地使用存储,而且无需直接连接。这将扩大存储环境,消除存储孤岛,透明地使用剩余存储,同时还可以根据将来的需要,灵活地进行扩展。
综上所述,中国的银行业必须重视贯穿信息生命周期治理战略的执行、网络建设的整体规划,使有限的资金能够切实的运用到合理的存储网络解决方案中,让存储能够为银行企业起到真正保驾护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