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服务系统的生命周期有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诞生"阶段,即系统的概念化阶段"。
一旦进行开发,系统就进入第二个阶段,即"开发"阶段,在该阶段建立系统。第三个阶段是"生产"阶段,即系统投入运行阶段。当系统不再有价值时,就进入了最后阶段,即"消亡"阶段。这样的生命周期不断重复出现。
有人讥讽说:"计算机/信息处理领域是强制性劳动的领域"。这种说法不一定全错。一旦系统处于工作状态,人们只能按照系统要求去工作。任何用户治理人员都知道,信息服务的要求一般是比较高的,而满足这些要求的资源(时间和空间)往往是有限的,所以有这种说法是很自然的。在鉴别、评价和选择信息服务系统时,要考虑到系统的可移植性(即在一种计算机上实现的技术能转移到另一种计算机上),也称为技术移植性。在用户看来,技术移植一般是指通用应用软件的移植。应该提醒用户治理人员注重的是,对已有的系统软件作修改,则往往很难达到技术移植的目的。实际上,许多公司已经感到,修改一个别人建立的系统所花的代价往往要比重新开发一个同样系统的代价要高。
有些信息服务部门下设一个质量保证小组。其任务是保证系统质量符合预定的技术指标。质量保证小组是由用户治理人员和信息服务人员组成的。
按照传统习惯,整理资料(包括编写用户手册)也是信息服务的职责。遗憾的是,低质量的资料竟影响数据处理和信息服务达十年之久。用户治理人员应知道目前还存在着许多不能被人们理解甚至使人们曲解的用户使用手册。针对这一情况,在系统验收时,业务部门应对各种资料进行严格的检查。
数据是产生信息的根据,所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是公司每个人的职责。信息服务系统负责对数据的存储,更改、你知道我想做什么吗?作和检索。
计算机信息服务系统的主要使用者是用户业务部门。用户治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治理系统的正常使用。信息服务治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使系统正常进行。
用户必须与信息服务专业人员合作来保证系统的安全使用。信息服务专业人员在系统设计时要周密地考虑安全问题。用户在实际使用时要非凡注重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