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VD刻录机技术导购指南

王朝other·作者佚名  2008-06-0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DVD-、DVD+和DVD-RAM的由来

前注:最近一段时间,浏览各大论坛,发现对DVD刻录机感爱好的读者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就是对DVD刻录机技术方面的询问也越来越深入。《存储时代》在光存储方面积累了较多的技术资料,但很多都是分散在不同的专题与文章中。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将以往文章中的精华提练出来,单独形成一篇技术导购性文章,以满足读者的需要。所以,本文基本上是对以往相关的光存储技术文章的一个总结,假如您已经仔细阅读了本站所有的光存储类文章,那么这篇文章可能并不是您所需要的,但相信对于初学者来说将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由于有CD刻录技术的基础,所以DVD刻录技术发展速度很快,在1995年DVD走向大统并于1996年中期推出成品后,世界上第一个DVD可重写刻录规格——DVD-RAM就在1997年诞生了。从下面这个表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DVD刻录的发展轨迹。

在这里不能不提一下DVD论坛,这个在DVD诞生后不久即成立的组织对DVD的发展是有着重大影响的,它被业界称为DVD的唯一官方组织。理论上,任何与DVD相关的标准都要经过它的审批。

DVD论坛全称为DVD Forum,建立于1997年四月,前身是1995年年底成立的DVD社团(DVD Consortium)由十家DVD主力厂商组成,又称10C,向中国DVD厂商收取专利的就是它们——日立、松下、三菱、飞利浦、先锋、索尼、汤姆逊、时代-华纳、东芝和JVC。到本文截稿时,DVD论坛共有超过220家会员公司,而目前另外三个主要的DVD刻录研发/推广组织——RWPPI、RDVDC、DVD+RW Alliance的所有会员也基本都是DVD论坛中的成员,所以说它是对DVD发展最有影响力的业界组织并不为过。当然,为了能肩负起“左右DVD发展”这个重任,DVD论坛特为此成立了11个工作组(Working Group),负责不同领域的研究,这个规模也是其他组织不可比拟的。

小资料:RWPPI、RDVDC、DVD+RW Alliance简介

1、 RWPPI:Stand for RW PRodUCts Promotion Initiative ,重写式产品主动促进平台,主推DVD-RW并协调推广DVD-Multi。由12家顶级DVD厂商在2000年3月成立,目前拥有会员50个,官方网站:http://www.rwppi.com

2、 RDVDC:Recordable DVD Council,可录式DVD委员会,主推DVD-RW、DVD-RAM和DVD-Multi。2001年8月21日由66家会员公司组建成立,目前会员数为93个,官方网站:http://www.rdvdc.org

3、 DVD+RW Alliance: DVD+RW联盟,DVD+RW的研发与推广者。1997年7月最早由惠普、飞利浦、索尼三家公司建立,三菱化学/威宝(MCC/Verbatim)、理光(RICOH)、雅马哈(YAMAHA)以及戴尔(Dell)与汤姆逊随后加入并成为联盟领导者之一,目前会员数量已有 55个,官方网站:http://www.dvdrw.com

但是,在DVD规格得到统一之后,DVD论坛并没有统一DVD刻录的标准,究竟这不是一个强制性组织。而在DVD标准争夺战中败北,一直想为自己出口恶气的飞利浦与索尼公司在1996年DVD刚一正式推出时,就迫不及待的研制可录式DVD,虽然在1997年DVD论坛由会员投票通过了当时旨在数据存储的DVD-RAM规范,但不服输的索尼与飞利浦仍要坚持自己的信念独立开发自己的DVD刻录规范,从而与惠普共同创建了DVD+RW Alliance,它就是DVD+RW与DVD+R的规范制定者。与此同时,先锋公司也在1997年拿出了它的可录式DVD技术——DVD-R以及之后的DVD-RW,由于面向主流DVD视频市场并且是对DVD-RAM弱点的重要补充,所以迅速通过了DVD论坛的认证,成为了DVD官方指定的非数据存储应用的可录式DVD标准(DVD-R与DVD-RAM同时获得DVD论坛通过)。这样,DVD刻录技术就出现了三大类、五种规范(DVD-RAM、DVD-R/RW、DVD+R/RW),而DVD刻录的业界组织也从DVD-ROM时代的DVD论坛一家,变成了两大家族分立的局面。不过,为了能让这些刻录格式得到统一,造福于大众(当然也是为了多赚钞票),两大阵营仍在继续努力,这其中就包括DVD论坛推出的DVD-Multi规范和一些DVD+RW联盟会员公司私下开发的DVD±RW规范(又称DVD-Dual)。但它们并不是新的刻录技术,而是将现有的五种规范进行相应的结合。其中DVD-Multi支持DVD论坛两大刻录技术、三种刻录规范,而DVD±RW则是DVD+RW与DVD-RW的综合产物。

最近一两年,新出现的SuperMulti机种,则在Multi的基础上整合的DVD+R/RW刻录能力,实现了大统一,但它并不是一个DVD论坛或是DVD+RW联盟官方所认可的规范。

有关这几种可录DVD标准的大体规格见下表(点击放大):

点击查看大图

DVD-RAM格式的特点

DVD-RAM的全称为DVD- Random access Memory(DVD随机存储器),是由在DVD标准争夺战中处于优势的三家公司联合开发的,它们是松下、日立与东芝(简称MHT)。业界对其定义为Re-Writable DVD(可重写式DVD)。

DVD-RAM所使用的技术源于松下自己的PD(Phase-change Dual,双相变)光盘技术。并结合了硬盘、MO(Magneto-Optical,磁光盘)的部分存储技术,针对于数据存储应用而开发。在那个时候(DVD刚正式推出),对于刻录与DVD-ROM相兼容的视频光盘的需求并不迫切,所以可录式DVD更多的是被看作为数据存储媒体,并以MO为潜在的替代目标。而在当时,对于大容量光存储也的确有不小的需求。这样,DVD-RAM在设计当初就没有过多地考虑与那时已经出现的DVD-ROM驱动器或DVD播放机进行兼容,即使修改它的BookType也没有用,因为它的记录方式与DVD-ROM完全不一样。

DVD-RAM的表面很像MO盘片

DVD-RAM的特点可以总结如下:

优点

缺点

DVD刻录标准中最出色的随机寻址能力(一个扇区一个地址),为多种应用提供有力保障

DVD刻录标准中最差的传统DVD兼容性

无需封盘操作,可像硬盘一样使用

盘片生产商最少,价格最贵

DVD复写标准中复写次数最多的产品,是DVD±RW的100倍

DVD复写标准中发展速度最快,5X早已商品化,即将实现16X的速度

数据的可靠性与数据写入速度不能两全齐美

出色的硬件扇区缺陷治理功能,使其在DVD复写标准中数据保存可靠性最高

可以在WindowsXP系统下直接使用FAT32文件系统

此时的写入速率只有标称值的一半

这里为什么要强调“复写”呢?是因为有很多人都自然不自然的将其与DVD±R作比较,显然这是完全错误的。DVD-RAM的真正对手是±RW,所以当我们分析DVD-RAM时一定不要忘了这一点。

从以上可以看出,DVD-RAM的特色可以说是黑白分明。良好的随机寻址能力与可靠性的数据保护设计使其一出生就钻入了专业应用领域,而反过来也因为相关的设计而使其对传统DVD的兼容性差得一踏糊涂,这可以说是DVD-RAM在民用市场普通过程中的最大障碍。现在出产的任何一台DVD驱动器与影碟机没有一个不能读DVD-R/RW或DVD+R/RW的,但有几个能读DVD-RAM呢?不兼容性也意味着不能流通性,普通大众当然没有爱好了。

值得注重的是,DVD-RAM的三大开发厂商中,东芝已经在PC市场上放弃了努力,其主页上已经没有DVD-RAM的产品目录,日立则与LG合资后将DVD-RAM在PC上的命运转移给新的HLDS(日立LG数据存储公司)。只有松下延着DVD-RAM、DVD-Multi与DVD-SuperMulti的路走了下来,并且至今仍十分坚定。但目前中国大陆市场上,要想使用DVD-RAM,只有LG的产品的可供选择。

综合而论,DVD-RAM以目前的兼容性表现,并不适合普通用户使用,但假如你需要经常做临时备份,并注重数据的可靠性,那么DVD-RAM就是最佳的选择,尤其是可以直接当成FAT32卷使用的能力,无人能及。当然,对于DVD录像机而言,DVD-RAM也是最好的选择。

QQread.com 推出Windows2003教程 win2003安装介绍 win2003网络优化 win2003使用技巧 win2003系统故障 服务器配置 专家答疑

更多的请看:http://www.qqread.com/windows/2003/index.Html

DVD- 与DVD+格式谁更好?

1、DVD-R

与传统的CD-R和CD-RW相比,DVD-RAM算是一种另类的设计,而另类的结果就是与DVD-ROM驱动器和播放机的兼容性很差。按照经验-R/RW才是DVD的理论上的刻录技术,事实上的确如此,可以说它们就是为了兼容视频制作与播放而诞生的。

DVD-R/RW是第二个被DVD论坛认证的DVD刻录技术,其研发者是日本先锋公司,于1997年7月与DVD-RAM同时公布了DVD-R第一版规范,1998年11月公布了1.9版DVD-R规范,在2000年2、3月又分别推出了作家与通用型DVD-R Ver2.0规范。而DVD-RW的第一版规范在1999年11月公布,2000年9月升级到1.1版。

DVD-R的全称为DVD-Recordable(可记录式DVD),业界为了将其与DVD+R区分,把它定义为Write once DVD(一次写入式DVD)。不过,与CD-R不同的是DVD-R目前有两种类型,分别为作家型(Authoring)和通用型(General)。这两者在物理上主要的差异就在于刻录激光的波长,所以需要各自专用的刻录机才可以对其写入。不过只要刻录完成,均可以在传统的DVD播放机上播放。

为什么会出现两种类型的DVD-R呢?其实在它推出的年代(1997年),能使用DVD-R进行视频刻录的只有那些专业人员,比如视频制作者经常会从线性数字视频母带(DLT,Digital Linear Tape)上备份视频图像,或者在医疗、勘探、银行等领域将其作为视频录像的备份。所以,那时的作家型DVD-R主要为他们服务。事隔三年后,DVD论坛看重宽带技术的发展,认为这将是个人DVD刻录时代到来的先兆,于是在作家型DVD-R Ver2.0基础上制定了通用性DVD-R标准(初始版本就是2.0)。也就说,作家型DVD-R针对的专业应用市场,而通用型DVD-R则是针对普通民用市场。

用途的不同,也给两者带来了不同的逻辑协议,通用型DVD-R在这方面与作家型DVD-R的要害区别就在于支持CSS内容保护技术,而作家者DVD-R则没有这个限制(但别忘了它需要专用的刻录机型)。

DVD-R盘片的结构图

与传统的CD-R一样,DVD-R只使用沟槽轨道进行刻录,而这个沟槽也通过定制频率的信号调制而成“抖动”形,被称作抖动沟槽(Wobble Groove),它的作用是帮助刻录器跟踪轨道的基础上生成驱动器的主轴马达控制信号。其将控制信号以抖动的方式调制在沟槽的形态中,通过驱动器的检测,就可以精确控制马达的转速了。但它的抖动频率相对于DVD+RW来说并不高(与DVD-RAM一样,同为141KHz),所以又称低频抖(LF Wobble,Low Frequency Wobble)。但与DVD-RAM不同的是,DVD-R/RW使用微分相位识别(DPD,Differential Phase Detection)的方法检测抖动信号并得到相关信息。另外,它还在岸台处设置用于精确判别物理地址信息的凹坑(Pit),以帮助驱动器准确把握刻录的时机,这种定址方式就是岸台预制凹坑(LPP,Land Pre-Pit),它的位置将在检测沟槽抖动信号时被获得。

2、DVD-RW

DVD-RW的全称为DVD-ReWritable(可重写式DVD),不过业界为了将其与DVD+RW区分,定义为 Re-recordable DVD(可重记录型DVD)。假如把DVD-R的记录层换成相变材料,并加入两个保护层,那么就基本变成了DVD-RW。两者在存储方式上是一样的,同样使用抖动沟槽与LPP寻址方式。相关内容请参考上文DVD-R的介绍。其1.1版相对于1.0版的主要不同在于增加对CPRM版权保护技术的支持。

DVD-RW盘片结构图

3、DVD+ 格式

DVD+RW联盟的诞生缘由已经在上文讲过了,DVD+R/RW在DVD刻录界被称为“被抛弃”的子民,由于DVD的官方组织——DVD论坛在1997通过了另一DVD重写格式DVD-RAM,而使惠普、飞利浦、索尼三员大将“出走”,成立DVD+RW联盟向DVD论坛挑战,其主推的DVD+RW与DVD-RW同时开发,但最终没有被DVD论坛所接纳。DVD+RW联盟的成立对DVD论坛的触动可想而知,为了保持DVD官方组织的威严,DVD+RW被勒令不得使用DVD的官方标识,所以在DVD+RW标志中没有DVD-RAM与DVD-R/RW标志中那熟悉的DVD Logo。

不过,凭借着30多年的光盘开发经验,飞/索两家虽然在DVD争夺战中败北,但其所开发的DVD+RW正式推出时,却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业界为了将它们与DVD-R/RW区分,DVD+R被称为DVD Recordable ,DVD+RW被称为DVD ReWritable。

在DVD+RW的开发中,曾经走过一段弯路,而且是先+RW,后+R。在1999年,索尼与惠普第一次公布的DVD+RW标准——DVD+RW 3.0GB/面,并由ECMA出版了相关标准,但与DVD-RW相比劣势明显,而且兼容性也不是很好。因此,DVD+RW联盟立即开始重新设计,不过一些设计思路仍沿用了3.0GB的标准。新标准(4.7GB/面)很快便于2000年基本定型,2001年年底推出1.1版,后在2002年1月推出改进的1.1版,即DVD+MRW,主要的变化就是支持Mount Rainier(简称Mt. Rainier)技术。借助于DVD+RW联盟主力厂商强大的物理与逻辑开发实力,可以说它是DVD-RW在民用市场上的强有力的对手。

DVD+R/RW在盘片的构成上与DVD-R/RW基本是一样的。DVD+R的结构图可参见上文DVD-R。

不过,在轨道的结构上,就有了很大不同。DVD+R/RW虽也采用抖动沟槽的存储方式,但如何“抖动”却更有学问。首先,抖动的频率要比DVD-R/RW高很多,为817KHz,抖动单位长度约为4.3μm,相比下之CD-R/RW的抖动长度为45μm,DVD-R/RW的抖动长度为25μm。所以又称之为高频抖动(HF Wobble,High Frequency Wobble)式沟槽。高频抖动的好处是,可以更为精确的跟踪轨道,并且定位更为准确(因为检测周期缩短了),为DVD+RW能实现无损链接(LL,Lossless Linking)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其次,与DVD-R/RW的抖动主要提供马达同步信号不同,DVD+R/RW采用了在MD(Mini Disc)上就已有的设计,将扇区地址信息调制到抖动的波纹中。也就是说,在刻录时,通过检测抖动所产生的信号就可获得地址信息,这个技术就是地址预制沟槽技术(ADip,ADdress In Pre-groove),它与CD-RW上所用的绝对时间预制沟槽技术(ATIP,Absolute Time In Pre-groove)很相像。

从笔者把握的有限的资料上看(DVD+RW联盟的技术规格保密得非常好,能得到的要不是过时的资料,要不就是普通的介绍),DVD+R/RW的每一个ECCB(16个扇区,32KB)包含4个ADIP地址信息,即一个地址对应4个扇区(8KB)。虽然比DVD-RAM的精度差,但要比DVD-R/RW的定址精度高多了。

DVD-与DVD+特点分析

DVD-R与DVD-RW的特点就是,由于是DVD论坛的官方标准,因此业界的支持力度大,底子厚,再加上其本身良好的兼容性设计,使其在DVD-ROM驱动器和影碟机上的表现较好。但是,就盘片本身的设计来看,LPP的寻址精度很低(一个ECCB[16个扇区]一个LPP地址,而且不能提供绝对物理地址信息,只能提供相对地址信息),因此只能实现有限的随机访问能力,这是其致命的软肋。虽然在增补写入(多区段写入)、后台格式化等方面,通过后天的努力得以与DVD+格式平起平坐,但LPP的设计所带来的硬伤是不可弥补的,从而在与DVD+格式的对抗中,渐渐处于劣势。

DVD+R/RW的特点是,借助于出色的物理设计,再配合强大的逻辑功能,DVD+R/RW在能力上已经在DVD-R/RW之上。也就是说DVD-R/RW能做到的,DVD+R/RW都可以,但反过来却不一样。而且在速度的进步上一直领先于DVD-,对于这一点大家应该都有体会。从上图可以看出,在PC市场上,DVD+RW格式已经领先于DVD-RW格式,这并不是没有原因的。虽然,对于某些人来说,DVD+R/RW相对于DVD-R/RW还存在着兼容性上的顾虑,但BookType技术的出现,以及老式的DVD-ROM与影碟机的陆续退役,使DVD+R/RW在业界中的兼容性表现已经越来越好。至于Jitter标准,DVD+(9%)比DVD-(8%)高出一个百分点,更是不值一提,它并不意味着什么。

其实,对于普通的PC用户来说,选择DVD-或DVD+都是没有问题的,DVD+的优势在消费电子领域里才会更加明显(DVD+的随机寻址与无损链接能力提供了更好的可编辑性),对于日常的数据存储与影片的保存,二者都可以胜任。

不过,就综合能力来看,DVD+R/RW光盘显然更强一些,假如是要求较高的用户,推荐使用DVD+R/RW盘片。有人曾经说DVD-R/RW适合存储电影,因为兼容性好,DVD+R/RW更适合存储数据,因为性能好。不过,当使用DVD+R/RW与BookType的组合后,DVD-R/RW的兼容性优势可能也就丧失殆尽了。所以我认为,假如能修改BookType的话,DVD+R/RW是通吃的格式。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电影和所谓的数据,都可算是“数据”,只不过涉及到一个影碟机播放的兼容性问题而已,所以从物理格式上就分析谁更适合存储电影或数据是徒劳的,在DVD光盘上都是以ECCB为单位保存数据,不同的只是逻辑架构,但这于盘片本身的格式无关,而将是DVD-Video与DVD-ROM应用规范所涉及到的东西。

有关上述三种刻录格式的更具体阐述,见本站的《DVD刻录之三国演义》专题。QQRead.com 推出数据恢复指南教程 数据恢复指南教程 数据恢复故障解析 常用数据恢复方案 硬盘数据恢复教程 数据保护方法 数据恢复软件 专业数据恢复服务指南

什么是Book Type?

在上文中,我们一直谈到BookType这个技术,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呢?

BookType是近年来随着DVD+R/RW在市场上的流行而逐渐被广大用户所接触到的一个名词。要想弄清楚它重不重要,还要先弄清楚它的含义。

BookType起源于DVD的不同标准,DVD的官方组织DVD论坛为每个DVD标准发布了相应的规范,这些规范的类型就叫Book Type,有点类似于CD时代的红皮红、橙皮书。但它是以字母来编号,具体的描述如下:

DVD+R/RW由于并不是DVD论坛的官方标准,因此 在DVD论坛所颁布的规范中没有相应的Book Type与之对应,因此在与传统DVD设备的兼容性方面表现得并不好(它们大都按DVD论坛的规范设计,而近一两年新出的设备基本都可以正确识别DVD+R/RW光盘类型)。但是,DVD光盘在导入区的控制数据区的物理格式信息中的第0字节的4至7bit保留有光盘类型这一参数(名为Disk Category),出厂时就会根据光盘的类型设置不同的数值,具体见下表。

DVD+R光盘的结构(层数)将在物理格式信息的第2字节的第5和第6位来表示

按理,光盘的Book Type是不能修改的,尤其是刻录光盘,因为这涉及到驱动器对光盘的识别,进而会影响到相关的操作,比如若是识别成DVD-ROM就不可能进行写操作了。但是,DVD+R/RW的一个过人之处就在于——利用ADIP技术,DVD+R/RW将光盘的物理格式信息调制到轨道的抖动之中(相见本站有关ADIP的具体讲解),这样就可以对导入区的物理格式信息进行修改而不影响驱动器的识别,而这是DVD-R/RW做不到的(DVD-R的物理格式信息只有一个复本,修改后就无法再追加写入,DVD-RW虽然保存多个物理格式信息复本,但最要害的,在导入区控制数据区里物理格式信息是固化了的,无法更改)。

因此,相关厂商就开发了修改DVD+R/RW光盘类型的工具,这类工具主要是控制DVD刻录机写入时的对相关字节中的某位进行调整(所以有时这类工具也叫BitSetting),由于涉及到非凡的写入操作,因此往往这种工具是为某个光驱定制的,需要专门的Firmware来配合。由于调整BookType就是改写相关字节的特定位,因此这类的软件有的又称为BitSetting。

说到此,大家就会明白了,BookType目前可以说是专门为DVD+R/RW所预备的,虽然某些软件也支持对DVD-R/RW的修改,但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这方面DVD+R/RW有着先天的优势。对于生产日期较早的设备来说,改变DVD+R/RW的盘片类型为DVD-ROM将能大幅度提高它们的兼容性,而对于近一两年出现的DVD设备来说,对DVD+R/RW的支持已经不成问题,因此修改不修改BooKType对这类的播放设备并不重要。不过,对于DVD+R DL来说,使用BookType仍有必要,很多机器可能会正确识别单层DVD+R,但可能不会正确识别双层DVD+R DL,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以往对BooKType不屑一顾的大牌厂商都开始支持机器本身支持修改DVD+R DL属性功能的原因。那么,BookType对你到底有没有用呢?就要看使用者的使用习惯和应用环境了,假如喜欢用DVD+R/RW光盘,而又对自己的应用环境的兼容性不放心,BookType是很有必要了。

怎么看待刻录机机身长度与接口类型?

市场上的主流DVD刻录机,机身长短风格不同

在当前的光驱产品中,短款设计似乎已经越来越被厂商所看好。但是,尺寸上的差异并不代表先进与否,更与性能高低不沾边,它只是厂商针对某种应用场合的一种定位,比如在一些设计狭小的机箱中(如准系统),短款机身设计显然要会让机箱内部更宽敞些,但这对于标准的大型台式机机箱来说,短款的必要性也就大为降低,因此我们不要盲目迷信短款设计,它最大的好处只在于可应用范围要比长款的更大。当然,也有人认为短款的设计会让机身更为紧凑,从而有助于减少工作的震动,进而提高读取能力与刻录的质量,但假如仔细分析一下,我们就可以熟悉到这其实是属于设计能力上的问题,与尺寸并没有必然的关系。从很大程度上说,短款光驱的数量增多,是受到当前PC机体积小型化趋势的影响,大小机箱通吃,何乐而不为呢?

另一个值得注重的现象是,采用Ultra DMA Mode 4接口规格的光驱产品也越来越多,突发数据传输率可达到66.6MB/s,而厂商也大多以此为卖点来吸引买家。那么这个设计的最大意义何在呢?熟悉硬盘的人,都知道硬盘有内部和外部(接口)数据传输率之分,当前硬盘的内部传输率一般在60MB/s左右,而目前标准的并行ATA接口速率标准为Ultra DMA Mode 5,即100MB/s。所以,当迈拓(Maxtor)推出ATA-133接口的标准时,响应者寥寥无几,因为在很多厂商眼中并没有这个必要。

现在我们来算算光盘驱动器所能达到的最高内部传输率是多少,CD光盘的最高传输倍速目前停留在了52X,以1X为150KB/s计算,52X为7800KB/s,约合7.62MB/s。DVD光盘的速率最高则在16X,以1X为1352KB/s计算,16X为21632KB/s,合21.125MB/s,与传统光驱所采用的Ultra DMA Mode 2的33.3MB/s接口速率相比,相差11MB/s之多,所以从理论上讲,并没有采用Ultra DMA Mode 4接口的必要。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会发现传统主板上的两个IDE接口+4个ATA/ATAPI设备的设计对于不少用户来讲已经有些紧张了,按照以往的使用习惯,硬盘与光驱各自“独立”已经不太可能,因此硬盘与光驱接在一个IDE通道上的现象也越来越常见。在当今普通支持的Ultra DMA Mode 5(ATA-100)的环境中,Ultra DMA Mode 2的差距明显的大了一些,假如与一个ATA-100或ATA-133硬盘相连,那么兼容性问题就是一大隐患。其实,不仅仅是光驱,即使现在用老的ATA硬盘与ATA-100或ATA-133硬盘相连接,恐怕也会出现兼容性问题。从这个角度说,光驱提高自身的等级,将有助于消除因兼容性而产生的故障隐患。

因此,笔者认为,部分产品采用Ultra DMA Mode 4的设计,并不会带来实际的性能提升,但将会使它的应用更为灵活,并为用户提供潜在的便利,我想这才是支持Ultra DMA Mode 4的最大好处。

了解一下双层DVD刻录盘片

我们先大概了解一下DVD+R DL的原理,最近出现的DVD-R DL基本与之相同。和传统的D9格式的DVD-ROM一样,DVD+R DL光盘也有两个记录层,分别称为L0和L1记录层,具体结构见下图。

DVD+R DL光盘的结构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早期的DVD+R DL标准被称为DVD+R 9,这是取自传统DVD-ROM的称呼,但后来则更名为DV+R Double Layer,简称DVD+R DL。双层DVD-R光盘则称为DVD-R DL。

这两个记录层在设计上最要害的一点是,要在反射率上保证与现有的DVD-9光盘相兼容,即反射率至少为18%。在刻录时,首先对L0层进行记录,再对L1层进行刻录,由于有半透明的金属反射层的存在,有50%的功率会被损失,在其他方面两者的设计完全遵循DVD的相关标准。

DVD+R DL的两个记录层的简要指标

既然刻录时,是从L0至L1的顺序进行,那么两个记录层间的交替顺序就要固定下来,目前的DVD-9格式的光盘有两种设计,分别是:反向轨道路径(OTP,Opposite Track Path):OTP的光盘,LO层的起始点,也就是光盘的导入区(Lead-In)在光盘的内侧圆心,而L1的起始点则在光盘外侧边缘。光盘的最终导出区(Lead-Out)在L1层的最里侧,也就是重新回到光盘圈心处。此时L0与L1记录层的轨道(写入)方向是相反的,一个是由内至外,一个是由外至内,因此被称为反向轨道路径设计。

OTP双层光盘结构与刻录/读取方向

并行轨道路径(PTP,Parallel Track Path):PTP的光盘,LO层的起始点,也就是光盘的导入区在光盘的内侧圆心,L0的最外侧则为L0记录层的导出区,L1记录层与之一样,也有自己的导入区和导出区。在刻录时,L0由内向外至导出区后,激光头重心回到光盘的圆心内侧,从L1记录层的导入区开始刻录,两个记录层的轨道写入方向是平行的,因此被称为并行轨道路径设计。

PTP双层光盘结构与刻录/读取方向

OTP与PTP的光盘由于记录结构的不同,在读取时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在CD-DVD Speed的读取传输率测试图中就可以体现出来。

OTP光盘的读取曲线

PTP光盘的读取曲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OTP光盘在经过中间交换区(Middle Area)后,速度开始下降(从外圈向内读取),可以看作是两个DVD-5光盘的读取曲线的镜像,而PTP光盘的读取曲线则好似将两个DVD-5光盘的读取曲线并行摆放(读完第一层,接着从里到外读第二层)。

由于OTP光盘在换层时的动作更快,无需激光头的大范围移动,因此目前市场上的DVD-9光盘基本以OTP光盘为主,PTP光盘并不常见。而DVD+R DL光盘现在也只有OTP一种格式,估计今后也不会再有PTP设计的DVD+R DL光盘出现。

双层DVD刻录盘片是DVD刻录技术的一个重要突破,因为它不同于新一代蓝光光盘标准(BD与HD DVD),在设计之初就确立了双层甚至多层刻录规范,从而使后期的设计没有兼容性方面的麻烦。但DVD则不一样,这主要体现在反射率方面的差别,因为这是标准中所规定好的,而在保证反射率的前提下进行双层刻录的难度也可想而知。不过,双层刻录DVD刻录盘现有碰到的问题是,它的价格高高在上,相同的价格可以买到多张单面单层的DVD盘片,因此除非有非凡需要(如在一张盘上保存一部完整的电影),否则双层DVD刻录盘并不是必需的,现有还没有哪个常见的软件非得用8GB的容量不可。所以,对于双层DVD刻录盘片的选购要理性分析,显然它更适合于从事影音制作的用户采用。

另外,笔者预计,借助BookType技术,DVD+R DL在兼容性方面可能好要于DVD-R DL盘片。

QQread.com 推出Windows2003教程 win2003安装介绍 win2003网络优化 win2003使用技巧 win2003系统故障 服务器配置 专家答疑

更多的请看:http://www.qqread.com/windows/2003/index.html

你知道DVD刻录盘片的Media Code吗?

在DVD光盘的导入区(Lead-in)的物理格式信息区中,保存着DVD刻录盘的生产与速度信息,但是DVD-R/RW和DVD+R/RW的设计并不一样。

DVD+R/RW光盘在物理格式信息区的第19至第26字节为为生产商标识(Manufacturer ID),第26至第29字节为介质标类型识(Media Type ID),从某种意义上讲,Media Type ID可以算是光盘的材料标识,或称主版本号,而第30字节则为光盘的修订版本号(PRN,Product Revision Number)。我们推荐使用DVD Identifier 3.5.1版软件对DVD刻录光盘进行识别。

DVD Identifier 3.5.1给出的某DVD+R盘片的信息

以上图为例,我们看出Manufacturer ID为RITEK(中国台湾的铼德),Media ID为R03,可以看成是第三代产品,而子版本号为002,即这是铼德第03代DVD+R光盘的第002修订版本的产品。注重,盘片的主版本和次版本号有一个不同,就代表了产品的差异。而软件所给出的生产商名称(Manufacturer Name)则是软件自己根据Manufacturer ID的规则匹配的结果,并不是真的写在光盘信息区中。

DVD Identifier 3.5.1给出的某DVD-R盘片的信息

在DVD-R/RW中,光盘信息的格式有了较大的变化,它只有Manufacturer ID这一个信息,而没有Media ID的参数,以及修订版本号的规定。而且,它的信息保存于一个预制(Pre-Record)信息区,这个信息区就像是传统的DVD-ROM光盘那样是压制出来的,因此不可更改的,我们可以在DVD-R的光盘的内侧有一个明显的环,但DVD+R则没有,这个环就是预制信息区,行业内一般也把它叫做“有线盘”。虽然在DVD-R的规范中,一直有这个预制信息区的规定,在由于会增加生产时的复杂性,所以在DVD-R的早期,无线盘很多,不过现在我们一般不会担心这个问题,所购买的DVD-R光盘基本都是有线的了。

以上面的图为例,我们可以发现DVD-R的Manufacturer ID实际上等同于DVD+R的Manufacturer ID+Media Type ID,比如TTG02,就可以看成是Media Type ID以及版本。

DVD光盘的标识对于光盘的正确刻录是相当重要的,刻录机的Firmware中会根据这些标识还寻找匹配的刻录速度。在这里,DVD刻录盘在物理格式信息中一般也都提供了刻录速度的基本与上限参数(如线速度),以供刻录机选择,但是最终的刻录速度则以刻录机Firmware中存储的信息为准,而如何确定速度,就在于光盘标识的识别。

NEC ND-3520A的Firmware中对光盘标识的写入速度匹配表,从中你能了解到刻录机是怎么识别光盘并会以什么样的速度刻录了

近日,在刻录发烧友中流行着一种Media Code修改之风,这起源于一个德国人(署名ala42)于2004年11月所编写的一个工具软件——MediaCodeEdit,它可以识别指定的Firmware文件并修改Media Code/刻录速度的匹配表,这样即使Firmware原来并不支持的光盘也可以以正确或更高的速度刻录。不过,由于光盘的刻录速度与所采用的染料等级与生产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盲目的修改Media Code/刻录速度的匹配表,有可能适得其反,甚至有可能会缩短刻录机的寿命,所以我们在此不建议普通用户使用这一软件,虽然现在已经开始支持明基1620、三星552B、552U等刻录机的Firmware(早期的版本仅支持索尼、BTC和建兴的刻录机)。今天介绍这些,仅为了说明DVD刻录光盘的标识与其刻录速度之间存在的关系,CD-R/RW光盘的刻录速度选择的道理也是如此。

说到这,可能有人会问,品牌不同但Media Code相同的盘片,是不是意味着质量相同呢?当然不是,Media Code并不能代表产品实际的质量,就像内存芯片,虽然型号一样,但也有等级之分,最好的可能就留为己用,剩下的可能才会根据需要发往客户,光盘厂商间的代工也是如此,越是没有名气的厂商,所获得的代工产品可能质量就越次,因此Media Code仅代表了生产厂商与该产品的基本型号,实际的质量并不是统一的。

QQRead.com 推出数据恢复指南教程 数据恢复指南教程 数据恢复故障解析 常用数据恢复方案 硬盘数据恢复教程 数据保护方法 数据恢复软件 专业数据恢复服务指南

熟悉刻录曲线

我想有必要介绍一下CD-DVDSpeed所生成的曲线图,因为在不少的评测文章中都会出现它,可能有一部分读者还不是很明白其中所代表的含义。

这是一张Z-CLV方式DVD刻录曲线图,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许多信息,假如是CD光盘刻录机,下方的标尺就将变成时间点(单位为分钟),刻录容量终点线也就是刻录时间终点线,因为CD光盘是以“分:秒:帧”的方式来表示容量的

曲线图中的相关要素已经标出,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数据传输率、刻录机主轴马达转速已经刻录容量之间的关系,因为这些都是刻录机Firmware所预制好的代码来控制,所以分析曲线图就可以看出刻录机的大体写入策略。

比如上图,我们可以看出,起始速率为6X,结束时的速率为12X,而主轴马达的起始转速大约为8000RPM(转/分钟),当刻录进行到了400MB左右的地方时,刻录机进行了第一次提速至8X,而在提速时马达转速已经降到6500 RPM左右,但提速后达到了9200RPM左右,之后再次下降,而传输率保持平稳,到了2GB容量点时,传输率再次提升至12X并保持到刻录结果,而转速也从6000RPM再次回升到9000RPM左右,终点时降到7000RPM。

这样一来,我们会就能发现变速点的策略,从而使我们对所测试的产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熟悉刻录方式——CLV、CAV、Z-CVL、P-CAV

CLV与CAV一直是刻录发烧友们所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在不久前网上还专门出现了针对某品牌刻录机的批评文章,其中重点就在于对Z-CLV的批评上,不过笔者并不敢苟同。在进行分析前,我们还是来看看它们的特点,有一定基础的读者可以跳过本节。

恒定角速度——CAV(Constant Angular Velocity)

恒定线速度——CLV(Constant Linear Velocity)

局部恒定角速度——P-CAV(Partial-Constant Angular Velocity)

区域恒定线速度——Z-CLV(Zone-Constant Linear Velocity) 1、CAV方式

CAV方式CD刻录曲线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CAV的特点是转速恒定(单位时间内盘片旋转的角度恒定),传输率持续攀升,这种方式也是目前硬盘所采用的。由于光盘是从内向外刻录,因此在光盘的外围,由于单位转动时间(也就是转过的角度)内光头的记录区域越来越大,而信息号点的单位长度不变,所以数据传输率也就会越来越高。CAV的优点就是主转马达无需变速,轻易控制。但在刻录时,由于单位时间内划分的记录区长度越来越大,而要在相同的时间内记录更多的数据,肯定要实时的控制激光功率的提高以满足更高倍速刻录的要求,因此对激光功率控制精度的要求会比较高。

2、CLV方式

CLV方式CD刻录曲线图

CLV方式的特点则是数据传输率恒定(单位时间内光头相对于光盘移动的距离恒定),但主轴马达的转速逐渐降低。由于在单位时间内光头走过的长度一致,数据传输率固定,因此从理论上讲,激光刻录功率无需变化,但马达控制电路要有较高的控制精度。不过,刻录光盘都有预制好抖动轨道以提供马达转速的控制信号,因此控制起来并不算复杂。

CLV可以说是最为理想的刻录方式,因为它的刻录效率最高,起始与终止速度是一样的,不像CAV那样有明显的落差。然而,CLV的线速度恒定也意味着在周长更短的光盘内圈要达到指定的速度,马达的转速就要很高,从CD-DVD Speed的曲线图上可以看出,若以CLV方式进行16X DVD刻录,那么马达的转速就要高到21000RPM,若以CLV方式进行48X CD刻录,转速则将近23000RPM,要知道盘径小得多的硬盘,目前最高的转速也只有15000RPM,所以,CLV只能用于低速的刻录。

3、P-CAV方式

P-CAV方式CD刻录曲线图

P-CAV刻录可以看成是CAV与CLV的一种组合,一开始采用CAV方式,转速不变,数据传输率持续提高,到指定的切换点时,则转变为CLV方式,转速下降,数据传输率保持恒定。从某种角度上说,P-CAV是为CLV服务的,前面的CAV方式是为摆脱光盘内圈周长小对CLV造成的限制,而到后期随着刻录半径的加大,CLV就有发挥的空间了,因此最后切换回CLV以保证最佳的效率。显然,假如条件答应,尽量早的切换至CLV方式,速度就会越快。已经有公司使用P-CAV技术把DVD刻录时间缩短到5分50秒。

除了P-CAV之外,人们还开发了一种让CLV继续生存的技术,那就是Z-CLV。

4、Z-CLV方式

Z-CLV方式DVD刻录曲线图

Z-CLV方式的曲线图,在上文已经分析过了,与CLV相对比,我们能发现,Z-CLV的特点就是若干个台阶,将刻录区划分成不同的区域(Zone),在每个区域内采用CLV方式,而在区域结合点进行速率与转速的变化。

Z-CLV技术的出现就是为了绕开光盘内圈对CLV的限制。先以低速起步,分阶段的进行提速。能提速的原理已经在P-CAV的介绍中说明了。显然,最高速率的平台越长越好,最低速率的平台越短越好,而且从理论上讲,台阶越为密集,Z-CLV的效率就会更高,因为它更有效的利用了光盘周长逐渐增加的变化,但是,从上图可以看出由于切换速率时要对数据处理和马达控制有较大的变动,因此从实际应用效果上说,台阶越多可能控制起来要更为复杂,这就要看厂商的取舍了。

目前来看,在高速刻录中,主要就是Z-CLV与CAV两个流派,下面们就来看看他们之间的优劣。

QQRead.com 推出数据恢复指南教程 数据恢复指南教程 数据恢复故障解析 常用数据恢复方案 硬盘数据恢复教程 数据保护方法 数据恢复软件 专业数据恢复服务指南

焦点之争——Z-CLV与CAV刻录特点分析

在下图中,有人可能会发现,除了起步在8000RPM外,后两次的提速都以9000RPM为基点,这可以算是Z-CLV应对高速记录的的一种基本设计理念——尽量以最高转速为切变起点,以获得最佳的效率,而且事实上,Z-CLV所面临的问题还在于切变点的起始速度必须要高于最高倍速时CAV方式下的转速,为什么呢?

假设CAV方式16X DVD刻录时的马达转速为9300RPM,假如Z-CLV也以这个转速为切换时的转速起点,那么就意味着刻录到终点时才是切变到16X速度的时候,因此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要想用Z-CLV实现16X DVD刻录机,切变时的转速点要比9300RPM更高,之所以说9300RPM是极限,那么可以想像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提高是多么的困难。

因此,由于转速与成本的原因(高品质、更高转速的马达,成本也会更高),在16X DVD刻录时代,大部分厂商转为CAV方式,Z-CLV方式只有少数铁杆厂商还在继续使用。但这并不代表Z-CLV在其他方面比CAV落后,相反,在低于16X的刻录时,有哪些16X刻录机是用CAV方式的呢?所以,这反而证实了CLV相对于CAV效率更高。我们不能因为转速的限制就全盘否定Z-CLV。

再说说对刻录质量的影响,从理论上说,假设光盘的生产质量过硬,染料涂层在任何一点都是均匀且一致的,那么CLV要比CAV刻录起来更轻松。因为即使不加入针对光盘质量的OPC(最佳功率控制)因素,CAV也要面对自己本身逐渐提高的激光功率的问题。因此,在保证刻录质量方面,CAV反而要比CLV难度大。Z-CLV在这方面继续了CLV的特点,先锋与华硕公司为什么一直公布Z-CLV的刻录质量好,从某种角度上讲,是有一定依据的。不过,速率切变时的控制对Z-CLV来讲是一个要害,假如控制得不好,对刻录质量肯定是有影响的。

说这些,并不是偏向Z-CLV方式,只是最近有关这方面的争论已经变得不太客观。Z-CLV有Z-CLV的软肋,CAV也有CAV自己的难言之隐,要害还在于厂商的发挥,我们绝对不能把刻录方式与刻录质量简单的等同起来。QQRead.com 推出数据恢复指南教程 数据恢复指南教程 数据恢复故障解析 常用数据恢复方案 硬盘数据恢复教程 数据保护方法 数据恢复软件 专业数据恢复服务指南

光盘刻录质量——界限在哪?

有关光盘质量的参数,在我们早前的《有多少错误可以忍耐?CD与DVD光盘质量深入探讨》专题已经有具体的阐述,在此就不再多言了,我们仅列出要害参数的错误率上限,以供读者参考:

DVD光盘:

PIE(PI错误):每8个ECCB组合的错误数不得超过280

PIF(不能修正的PI错误):每1个ECCB的错误数不得超过4个

POF(不能修正的PO错误):0

Jitter(信息点长度误差):DVD-R/RW为8%,DVD+R/RW为9%

CD光盘:

C1错误(CIRC第一阶段解码错误):每秒不超过220个

CU错误(CIRC第二阶段不可修复的解码错误):0

Jitter(信息点长度误差,对音乐CD的影响更大):15%

若想了解有关如何测试光盘质量的细节,请参阅《如何测试光盘的质量?》一文。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