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B2C商城动了谁的奶酪

王朝other·作者佚名  2008-06-0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按道理讲:原淘宝是C2C,个人对个人的业余交易;引入B2C,商户对个人的专业交易,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为什么会引起某些评论的强烈反弹?

笔者以前提过,原淘宝已经是一个大C对小C的不平衡用户群结构,而并非真正的C2C个人对个人交易;淘宝原平台寄生着相当数量的大C(请注意: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有制造、物流、财务、销售等一条龙作业,或全职或兼职,但绝不是业余),贡献着淘宝相当比例的销售额,占据店铺排名前列,发言最具火力,从竞价门、评价门、收费门,对淘宝各项新措施一直抱以强烈反弹(扬言罢市);

信不信,齐心协力的大C用户群,甚至能搞起“挟天子(用户)以令诸侯(淘宝)”的事件,引得传统媒体一阵关注与侧目;想想看,淘宝平台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以合同约束的专业Business用户或许更能让淘宝放心。(前传:惊愕,淘宝上还剩下什么人)

大C用户的强势存在和崛起是有依据的。其一,小商品制造的发达,和商品交换的不平衡,催生新环境下的新一代倒爷;其二、互联网提供的便利工具,简化交易、支付管道,甚至还方便逃税,降低成本。大C用户在田间、在地头,在中关村、华强北,在东莞制造厂、义务商品城,在中国任何富生产力的地方;

淘宝B2C上线,对电子商务大环境有利,对阿里巴巴公司有利,对普通的个人用户有利;唯一受威胁是寄生在淘宝平台的大C用户。

所谓大C用户的竞争力,就是相对个人用户的职业性(有货源、有时间、有钱赚);但专业的Business用户到来,自满的大C也傻眼了!

超市都来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去小地摊呢?地摊会被洗牌,但还不会消失。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