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下这个命题,是因为最近互联网界又变得错综复杂,最近就发生了一场18岁CEO的闹剧,再联想到之前闹得满城风雨的卡巴瑞星事件和新浪PK搜狐事件,前前后后着实让我感到互联网集聚了太多的卑鄙小人,为了互联网事业的发展如此的“前仆后继”。
这些卑鄙小人中的一大类就是据说“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枪手”------由于和外界IT公司有着利益瓜葛,故而丢弃了自己的良知与道德,拿了东家的钱不择手段抨击东家的竞争对手,骂其体无完肤,望其身败名裂。严格意义上说,枪手分为“心甘情愿”的枪手和“被人利用”的枪手,上次新浪PK搜狐事件(剑指张朝阳为互联网的花花公子)就“巧妙”的利用了他人,一句“不一定代表新浪观点”将责任推卸的一干二净。
枪手广泛存在于互联网中,在公司与公司的明争暗斗中扮演“危机”公关的角色。枪手的广泛存在,不仅表明互联网评论界的混乱,更重要的可能误导网民。我想当初的卡巴瑞星事件,大多数对IT行业不是特别了解的网友已经难以分清卡巴瑞星谁是谁非了。这些枪手的所作所为其实就是混淆视听,唯恐天下不乱。而最近的18岁CEO事件,虽不能肯定有枪手作祟,不过不能排除炒作的可能。
对,炒作,放在锅里炒使之有名气,这也是很多枪手爱干的事情,不过这次例外了,N多知名评论员清一色的职责这个18CEO事件纯属炒作,从事件本身来讲也的确是炒作。所以,此次的卑鄙小人首先是某些不识时务(只不能分辨事情真相)的“无良媒体”,推波助澜的为其炒作,恰恰被人利用。另外则是这家名不见经传的网络公司了,因为它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拿前者枪手来说,枪手的存在一方面对网民们来说是“误导”,另一方面对真正的IT评论者来说,也是个巨大的挑战,搞不好就会被指责为“枪手”,被恶意的抨击。互联网总有朋友和敌人,也就始终不免得罪人,我撰文批评新浪则被指责为搜狐的枪手,我批评搜狐则被指责为新浪的枪手,总之一句稍带“评判”观点稍带“个人感情色彩”的文章都有可能被批为“枪文”,继而被指责为“同流合污”。
对后者蓄意炒作呢?危害就更大,因为它直接引导了一种不良的风气,致使互联网变得和娱乐圈一样乌烟瘴气。而对它自己有没有好处呢?我想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那叫“饮鸩止渴”,这么轻浮的一个网络公司肯定是不会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了,靠这种方式增加曝光率,刚开始还风风火火红极一时,闹剧过后必定会成为“霜打的茄子”------焉了。
所以,做互联网啊一定要踏踏实实,无论你是做互联网还是做互联网评论,都不能玩儿花样,如果太过卑鄙或心机太重,我看其结局多半就会像那天晚上的赢在中国的某位选手一样。(责编admin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