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每个大学生的梦想;但是四年下来,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点呢?很自豪的一点,我利用大学四年的空余时间,利用自己筹集的经费,以武汉为中心,分八次,游历了国内25个省的约90个城市。
第一次,大一暑假,历时20天,主要游历了珠三角几个经济最发达的城市。。。
第二次,大二国庆假期,宜昌、三峡、巫山、秭归。。。
第三次,大二暑假,长三角经济最发达的10多个城市,以及济南、青岛、天津、北京。。。
第四次,大三寒假,西南的贵阳、遵义、重庆、成都。。。
第五次,唯一一次翘课旅行,西安、平遥、太原、石家庄、河南的几个重要城市。
第六次,大三五一假期,岳阳、长沙、南昌、合肥。。。
第七次,大三暑假,浙江义乌开始,一路南下,台州、温州、福州、泉州、厦门、梅州、汕头、潮州、惠州、佛山、广州。。。越南。。。桂林。。。
第八次,毕业旅行,骑行青藏线,兰州、西宁、青海湖、格尔木、拉萨、滇藏线到云南香格里拉、丽江、大理、昆明。。。
我是怎么实现这个梦想的呢?其实大学入学之初,我也压根儿也没能够想到有机会游历全国的。
任何一次旅行的条件,无非就是时间、精力、费用等要素。当然首先要有想法,有兴趣,心动以后才可能有行动。想都不敢想的人,是绝对不可能有实现梦想的那一天的。现实中,我就碰到了太多怨天尤人,不愿意去尝试的人。
首先,时间相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充裕的,每年寒假、暑假、五一和国庆,累计下来假期不短,关键问题是,你是否愿意放弃一些东西,而选择出去走走转转。任何选择都是有得必有失的。在我看来,行万里路的意义,决不亚于读万卷书;而学生时代的假期,是进入社会以后绝对不可能奢望的。所以我选择了尽量利用假期,走遍祖国的繁华都市、乡村田野。
其次是精力,为了节省时间和费用,为了尽可能走更多的地方,也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即将到达的地方,我基本上每次出行都是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高效率、快节奏地游历很多地方,这对体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习惯了校园和家庭安逸生活的人,是很难适应的。习惯了跟随旅行团出去旅行的人,也是很难适应的。
第三是费用问题。大部分同学都来自普通家庭,不大可能以旅行的名义向家里寻求费用上的支持。我也不例外,我就从来没有以旅行的名义向家里要过一分钱,只能通过其他途径筹集经费。对学生来说,奖学金应该是其中一条捷径。大学几年里,我也确实拿了一些奖学金,不过这只是杯水车薪;大部分的旅行经费,来源于为学校学生活动获取商业赞助而获得的相应的报酬。这个过程是充满曲折和艰辛的,但是只要运作得好的话,也是可以有丰厚收入的。当然,我也碰到过假期即将来临,出行计划业已做好,但是囊中空空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我只好借钱旅行。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了。因为时间是不等人的,要想等到有钱又有时间的机会不容易。
对我的旅行事业来说,还有一个很大的便利就是,我有遍布国内各大知名高校的高中校友,他们聚集于国内各大城市,其中我熟识的很多。他们的接待和导游,一方面为我省下了一笔不菲的住宿费,另一方面也可以帮我更深入地了解目的地。这多亏了高中时代就开始主动接触优秀人物、扩大交际圈子的意识与行动。
很多人问我旅行的意义所在,我对旅行的理解和总结:旅行不是旅游,而是一种投资;旅行是学习的过程;旅行是积累和维护“人脉”的过程。
永远无法忘记在拉萨的那一周,在那离天堂最近的地方,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富丽堂皇的藏族宫庙,也不是雄伟壮阔的高原风光,而是人,在拉萨碰到每一个人。你会发现,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在那个遥远而神秘的城市,相遇就是一种缘分,有幸聆听别人的故事,更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在那个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游人的八廊学旅馆,在那条白天永远阳光照耀的走廊,永远都围着那么多来自天南地北的人,他们热烈而欢快地聊着,也许每次或者每天的人都不一样,但是主题和氛围是不变的:以旅行为中心的,讲述自己的心情故事。每天都有人走了,奔向另外一个目的地;每天又有人从上一个目的地来到这里。在拉萨的几天里,我有幸碰到了一拨又一拨的“牛人”,有从青岛出发,经过东北、内蒙、宁夏进入青海,万里骑自行车到拉萨宣传北京奥运青岛帆船比赛的爷爷奶奶级老人;有利用两年时间,独自骑摩托车走遍大陆所有省市,摔过无数次,正向珠峰进军的年轻人;有曾经穿梭于缅甸、泰国、老挝之间的“金三角”,几次被临国非政府武装绑架的小伙子;还有从云南丽江出发,独自从滇藏线和川藏线徒步进入全国唯一没有通公路的县城“墨托”的女孩……和每一个人聊天都好像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子,可以看到另外一个世界。旅行的意义就在于此。
也正是因为大学期间的游历经历,结识了现在一起创业的合作伙伴;也正是因为非常丰富的自助旅行经历,非常了解自助旅行者的基本需求;同时,也非常想把这种需求,转化成商业价值,从而实现个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