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之邦”——中国

王朝首饰·作者佚名  2008-06-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说,中国都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珍珠之邦”。

中国的珍珠史始写于6000年前的大禹时代。据《海史·后记》记载,公元前约4000年,中国传说中五帝之一的大禹定“南海鱼草、珠玑大贝”为贡品。根据大禹的生活区域分析,当时的南海应该在今天的江南地区,珠玑与诸暨谐音,今天的珍珠之乡诸暨,或许就可能是文字记载中最早的产珠区。

据《尚书·禹贡》载云:“珠贡,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嫔珠,暨鱼。”其中的嫔,即蚌之别名。

此后的一千余年中,有关珍珠的记载更是不绝于经传,留传后世的《诗经》、《山海经》、《尔雅》、《管子》、《周易》等,都有对珍珠的描述。

据《格致镜原·妆台记》记载,周文王曾用珍珠装饰发髻,这至少说明,中国人用珍珠作装饰的有记载历史可远溯至周朝初始。

自秦汉以来,珍珠饰品更是迅速普及,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无不以珍珠装饰为荣,于是捕珠业开始兴起,许多渔人甚至以捕珠为生。汉朝开始区分采珠区,将珍珠产区分为南北两地。北地以东北的牡丹江、混同江、镜泊湖等地的淡水珠为代表,史称北珠,南地以广西合浦地区北部湾海域所产的海水珠为代表,史称南珠。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