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写作
“网络文学在短期内恐怕很难成为主流,但它也有自己的受众,应该有自己的出路。”网络写手李雪夜在日前举办的“幻剑书盟第二届网络文学峰会”上这样说。
网络文学,一个现代人早已不陌生的名词,每个日夜,不少人置身其中、徘徊流连。然而十多年前,它还是个新鲜事物。1994年2月,方舟子等人创办了第一份中文网络文学刊物《新语丝》;随后,诗阳、鲁鸣等人于1995年3月创办网络诗刊《橄榄树》;1995年底,几位活跃于中文诗歌通讯网的女性作者联合创办了一份网络女性文学刊物《花招》。
在内地网络文学早期发展过程中,还不能不提到“榕树下”,这是当时号称世界上最大的中文原创文学网站。“几乎一有时间就会去那里看小说,后来很多畅销书我其实早就在网络上‘一睹为快’了,”现在外企工作的静晨回忆起大学时代自己如何迷恋“榕树下”时说,“几乎把它当作精神食粮。”
经过十多年发展,网络文学已从过去的“蹒跚学步”发展到今天的“枝繁叶茂”:在网络文学作品数量激增、各大门户网站点击率每创新高的同时,涌现出一大批受人追捧的作品和作者,不少网络文学相继走向实体出版,那些原本隐藏在网络的作家开始出现在现实视野中。
“网络文学使普通人获得言说权利,获得自由表达的机会。网络是了解社会、了解年轻人的途径。”《萌芽》杂志社主编、上海作协副主席赵长天指出,传统文学出版或受杂志风格和编辑的个人偏好所限,或受严格的审查制度所限,而网络使文学作品的传播更加便利,文字的自由度也大大提升。
边缘尴尬
尽管近年来网络文学以有目共睹的破竹之势向前发展,我们依然看到它与传统主流文学相比之下所显现的“边缘性”尴尬——比如,出席当日网络文学峰会的,无一人来自主流文学创作或批评界。甚至,在传统文学评价模式的影响下,网络文学正遭遇着“下得厨房、上不了厅堂”的处境。
其实,网络文学自产生之初便频频遭人诟病:大众化、娱乐化、非文学性、质量差、作者整体素质不高等等。
曾以“李寻欢”之名发表多篇网络小说、现为榕树文化出版人的路金波分析说:“由于缺乏类似传统文学中有效的评价体制,要在浩如烟海的网络文学作品中挑选出精华,是项艰巨的工程,这可能是导致它们被主流忽略的原因。”但他坚信,“真正的高手在民间。”
“民间高手”们无法浮出水面,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看来,恐怕还存在这样的原因:网络文学有着和传统文学不一样的文学批评模式,互相之间不够了解,彼此缺乏沟通的空间,于是产生了隔膜。张颐武说:“二者在创作、阅读、研究的群体上都发生了分化,它们像两条平行线,各自沿着轨道前行,很难说谁一定是主流。”
网络文学是文学的新形态,它提升了文化的民主性,活跃了文学气氛。然而,自由就像一把双刃剑,在网络相对自由的空间里,也孳生出一些不良因素。“不乏文字潦草、随意,一味考虑‘卖座’而拼命迎合市场、导致商业色彩浓烈的现象。一些网络文学大赛,追求标题新颖、点击率高,很可能淹没了真正有才华的文学性作品。这恐怕也是网络文学长期与主流隔膜的原因。”赵长天表示出深深的担忧。
平行共生
那么,应当如何对待这种已然存在的隔膜?
李雪夜这样分析:“目前三十岁以下的人倾向于网上阅读,而不常上网阅读的三十岁以上的人群掌握了社会权利。所以这里存在着矛盾,需要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阅读习惯的改变去逐渐缓和。”
存在隔膜,就必然存在消解的方式,“网络作品数量惊人,很多人无法抽出大量时间或还不适应网上阅读这种方式。同样,一些有声望的作家不在网上发表作品,并不意味着他们对网络文学不关注或者不屑于这种方式。”赵长天认为,“如果将来网络上出现了可以按照类别、趣味、需求来为不同人群选择不同书目的搜索机制,网络文学将进入良性发展阶段,就会有不少优秀的作品‘现身’,就有可能逐渐消解与主流文学之间的隔膜。”
对此问题,凭借风靡一时的《悟空传》一炮走红的“今何在”则很是乐观:“网络文学和主流文学只是分工不同,一个侧重艺术性、纯文学性,是小众的;一个偏于娱乐化、故事性,是大众的文化消费。很难给它们做明确的价值判断,二者都有存在的合理性。”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白烨也认为:“从近年的情况看,网络文学正在趋于类型化写作,这种偏于通俗和流行的倾向,或许正是它的特点。这使它与主流文学区别开来,也形成了二者间一定的互补。网络文学正处于过渡与发展中,正在逐步形成自身稳定的特点。”
多彩未来
传统模式里,未必没有“下里巴人”,新锐的网络上,也未必没有“阳春白雪”。在这个大众文学狂欢的时代,网络文学如何定位自我又将何去何从?
“媒体迅速创造了一个概念,又迅速淡忘了一个概念。”回忆起七八年前《迷失在网络和现实之间的爱情》创十万本销量的“风光”时,路金波说:“那时的书一跟‘网络文学’沾边就大卖,现在的网络文学已经日常化了,博客流行后,网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网上也有精品,但目前很多好东西不可避免地会被海量信息淹没。”张颐武说,“逐步建立成熟完善的网络书评机制,通过有效的拣选、研究、推广来间接引导读者趣味,网络文学将焕发更加蓬勃的生机。”
峰会上,一位与会者在论及当今文学阅读状况时说:“我们尚处于‘紧张阅读’的时代,而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倡导‘休闲式阅读’,应该对那些适合大众阅读的文学给予更大的关注。”但同时他也承认,“网络文学质量良莠不齐,只有那些精品的东西才能最终‘沉淀’下来。”
有人认为,成就“精品”,写手们本身的素质至关重要,“一些网络写手关心的问题是网上写作能赚多少钱。这是生意,而不是文学创作。”李雪夜说。
路金波同样认为:“作者们都别太急功近利了。”他笑着表示,“如果今后‘李寻欢’有机会重出江湖”,一定会写那些“为文学理想写作、为心灵写作、用心写就的好书。”
而赵长天认为,相比个人素质,社会环境、网络环境的改善更重要。“就像一个不太文明的人进入五星级酒店不会随地吐痰一样,是环境让他改变。我们的文学评价机制,不能老是打击和埋没有才气的青年人,要通过引导大众舆论来保护纯文学的发展,鼓励多元的声音存在。”
“其实现在的年轻人面临比我们当时困难得多的创作环境。现在的标准主要就是商业利益和市场认可度,跟文学相关的艺术标准反而消退。以前一位权威评论家可以捧出一位作家,现在没人能阅读完网上大部分的作品。无法比较,也就无法判断。”赵长天补充道。
更强烈的一个声音是,不必过多纠缠于网络文学入不入得了主流、上不上得了厅堂,而应该在其未来的发展上倾注更多的思考。有人注意到,近年,许多原创网络小说在与影视、动漫和游戏联姻。或许,随着手机阅读、“有声读物”等新阅读方式的逐渐流行,网络文学将迎来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