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第一次触网到现在已有近4年的网龄了,这4年中,我由网络“菜鸟”成长为网络高手,从一个普通网民逐步“沦”为一名“网虫”,可谓其乐无穷。
校长可以在网络的平台上展示个人才能,同时不断修正、提升自己。禹天建绘
通过培训爱上互联网
说起我与网络结下的不解之缘,还得从一次校长培训开始。我所在的学校是山沟里的一所普通农村小学,虽然5年前学校就建起了微机室,但由于没有专门的计算机教师,大家对计算机的操作仅限于打打字、玩玩游戏。两年后,微机室里的计算机基本上都患上了“禽流感”——死鸡(机)了。
2004年4月,我有幸被鄂州市推荐参加湖北省小学骨干校长研修班培训学习。培训期间,专家们基本都使用多媒体上课,我如饥似渴地记下了近两万字的学习笔记,却发现像我一样做详细笔记的校长寥寥无几。经过观察我发现,校长们每次在老师讲完课后都会拿U盘将老师的PPT讲稿拷贝,有的校长则直接将老师的PPT讲稿转发到自己的电子邮箱,这样不仅可以慢慢地“消化”,还可以回到学校为教师们进行讲座。
在“校长同学”的帮助下,我也申请了一个电子邮箱,将老师的讲稿保存起来。这是我第一次触网。
培训归来,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学校的微机接入互联网。记得学校微机接通互联网的那一天,我无比激动地从我的电子邮箱里下载了专家的讲稿,当时真有种迎接新生婴儿降生的迫切心情。我把讲稿重新学习消化并修改后,给全校老师做了3次讲座。这种用多媒体教学,主讲人和听众之间互动的学习培训模式大受教师的欢迎。
初战告捷激起了我对计算机学习的强烈兴趣:我买电脑方面的书籍,订阅电脑报,虚心向别人求教,从硬件的配置到系统的安装,我成了虔诚的学生。记不清多少个夜晚我挑灯夜战在微机室,也记不清学校的微机被自己拆卸和安装了多少次。终于,两年前寒冬的一个夜晚,成功的喜悦驱散了冬夜的寒冷,经过刻苦学习和钻研,我让学校微机室里的一台台“瘟鸡(机)”起死回生了。从此,师生们可以和互联网亲密接触了。
随着对计算机技术运用的日益娴熟,我也逐步在网络上得心应手,加上自己喜欢思考、勤于写作,一篇篇文章在各级报刊发表,我成为了当地教育界小有名气的写手。2004年7月6日是我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中国教育报》第七版刊登了我的文章《三面镜子: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从此,我就像掉进了花丛中的蜜蜂,尽情地享受着网络带来的甜蜜。
引领教师走进网络
“一枝独秀不是春”,我深知,校长在学校管理中扮演的最重要角色应该是教师的“引领者”,因为教师的发展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学生素质的高低。我对网络的热情也点燃了我校教师上网学习的热情,从申请电子邮箱到收发电子邮件,从查找资料到下载和上传资料,我将自己上网的经验手把手地传授给教师们。课余时间,微机室里出现了教师们忙碌的身影,越来越多的教师提起笔来写教育随笔、教学案例、教学论文,越来越多的教师作品变成了铅字。
“百花齐放春满园”,教师们的专业成长走上了快车道。
随着上网学习习惯的形成,我校教师电脑操作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对网络资源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成为我们重点攻关的课题。在湖北省电教馆和教研室联合组织的一次关于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学校使用情况的调研中,我校年轻教师马荷花执教的语文课《画家和牧童》被省电教馆录像。《案例沙龙》栏目将这节语文录像课放在网上供全省语文教研员和教师学习研讨,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在一次教师学习交流会上,马老师真诚地对我说:“感谢校长对我们年轻教师的引领,让我们养成了学习的习惯,同时也激发了我们的创造力和成就感。”
博客让我收获精彩
从网民变成“网虫”是自我在百度空间建立起自己的博客——小虫在线开始的。逛论坛和写博客现在已成为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博客让我收获着意想不到的精彩人生,也改变了我的生活。每当我发出一篇文章,就像亲手播下了一粒种子,期盼着它的开花结果。而朋友们的评论和留言就像是那绽放的花朵,芬芳一直飘进我的心里,也飘散在我的记忆里。我在博客里记下了成功的喜悦、办学的困惑、生活的感悟,同时,也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感受着别人,关注着教育。
正如我在博客上所说,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我感谢网络,因为它给我带来了快乐,给教师带来了成长,给学校带来了发展。正是因为有了网络,我们这个普通的山村小学才没有被教育现代化所抛弃,我们的教师才能站在新课程实验的前沿不掉队。尽管经常上网学习和写博客使我落下了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但成长的快乐足以消除这些疲劳和伤痛,我感觉做一个“网虫”校长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