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摆脱不了的枪手嫌疑
二、潜规则下的中国IT评论
三、写IT评论需要有的素质
四、有客观的IT评论吗
五、看IT评论的几个诀窍
六、写IT评论要做到问心无愧和竭尽所能
一、摆脱不了的枪手嫌疑
“枪手”一词始于何年无文字记载,古时叫“捉刀”,专指那些为人家写文章的人。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枪手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含义,也就不仅仅限于称呼那些为人家写文章的人了,凡是那些以别人的身份来顶替为别人做事的人,都可以称之为枪手。
于是不知从何时开始,在IT评论界,“枪手”这两个字可以说是满天飞。要攻击一个IT评论作者,最简单的就是:“你是某某的枪手”,有人说过,中国的IT企业喜欢给别人下绊,发现一个绊子,喊一声,一大堆互联网企业都会脸红。
比如说
如果如果你写评论支持谷歌,好了,有人就会说你是谷歌的枪手了。
如果如果你写评论反对谷歌,好了,有人就会说你是百度的枪手了。
可是问题来了,不管文章作者如何写,总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吧?一表明,嘿嘿,你就是枪手,看到没有,里外你都是“枪手”。
不过话说回来,最近瑞星不是拿100万来寻找枪手吗,似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出来报名。好像枪手也没有传说的那么多。
但是瓜田李下,嫌疑总是有。
二、潜规则下的中国IT评论
这两年,一个词语流行起来了,这个词语叫“潜规则”,先是在演艺圈里被大量使用,后来不断出现在描写其他行业的内幕时,成为一个频繁使用的关键词。
“潜规则”实质就是“暗规则”,是一种区别于表面规则的规则,也是一种不成文的规则,在操作时,只可意会,勿需言传。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的原因,“潜规则”也不例外。产生“潜规则”的原因是多元的。
我们来看看中国目前的IT评论界,有哪些潜规则:
潜规则之一:有一些企业似乎惹不起,比如百度,你敢批评吗?他能从搜索引擎中删除你的网站,去年不就是出现了因为搜狐批评百度过多,百度内部提出要降低其被搜索几率吗?还有原来,天涯的华子因为批评了百度,结果在一段时间内,他的博客在百度里面搜不到了。这段时间瑞星闹腾的,大家是有目共睹。这样一来,导致一些评论网站在发表批评这些企业的时候畏首畏尾。
潜规则之二:一些网站的编辑喜好和网站内部影响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这里表现在自己的广告客户不能批,比如前段时间搜狐上面不少批瑞星的文章,后来瑞星在搜狐上面投放了广告,结果搜狐博客等地方再也没有公开推荐过批评瑞星的博文了。
目前中国有很多IT博客集中地点,比如搜狐博客、新浪博客、网易博客、博客中国等等,这些博客集中处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博客你可以写,但是需要编辑推荐,你的博客才有人阅读,否则你的评论文章写出来了,但是由于编辑喜好等等各种原因不给你推荐,诸如TECHWEB本身就在给瑞星做公关服务,结果出现一边倒的舆论霸权。
有几家媒体曾经建议徽剑去他们网站单独开博客,徽剑不以为然,坚持同时在很多家开博客,这样一来,东家不推西家推,避免了自己的评论边缘化。
这点上面几大专业IT网站表现得非常明显,因为门户网站的主要广告客户通常不是IT企业,这样一来IT企业的广告影响很小,而诸如硅谷动力等地方,可以说一家IT企业放个那个气,他们绝对不敢喘个气。
潜规则之三:评论者有没有名气,对于没有名气的作者来说,写IT评论是很尴尬的,目前除了新浪博客在对待无名气作者方面比较客观点外,其他网站都表现不是很好。你没有名气,编辑不会看也不会推你的文章,越是出名,你的文章就越是容易被推荐。
还有其他一些,这里也不方便提了,总之,潜规则是有的,不管是在商业领域,还是机关、事业单位或者企业。在当今的社会,潜规则大行其道,愈演愈烈,竟有代替显规则的趋势。不懂潜规则,事情是做不成的,还要被人骂作“不懂事”,简直是有些傻的意思了。
有人说,没有潜规则是不可能的,社会也需要潜规则作润滑剂。所谓的古人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人”亦是此理。但正常的潜规则是有度的,当潜规则成了主要的游戏规则,而显规则退居其次仅仅作为形式而存在时,这个社会恐怕都有病了。
三、写IT评论需要有的素质
这年头,什么样的人都来写评论了,不光是在IT界,前不久不是有人批评“马路经济学家”吗?连起码的经济学常识都不懂还去写经济评论。上海证券时报有个时寒冰,原本就不是学经济的,居然也东抄西抄来写经济评论,今年4月份居然把徽剑去年7月发表的一篇房地产文章来个改头换面,结果连里面徽剑个人的习惯性语法错误都照抄不误。
闲话少扯,这里谈谈IT评论,我们其实都知道,不管做那一行,门外汉是一知半解的,必须深入进去才能了解很多东西。
而IT一个特殊的地方就是在很多时候,他与技术关系紧密,很多事件里面都牵涉技术,比如这次瑞星事件,摆明了就一技术问题引发的。很多不太了解技术的人来写IT评论就很有意思了。
某作者因为写的东西务虚性太过头,变成了类似于哲学层次的讨论,与具体IT世界不沾边,结果被人批评为“不是在写it评论,是在写如何改造世界”。当然改造世界也是需要人去做的,哲学层次的讨论其实还是有指导意义的,徽剑认为这种还算是可取的。
更多笑话出现在其他方面,
IT评论在大多情况下不可避免地涉及IT技术,如果对相关IT技术不了解或者说一知半解,就容易出现笑话,比如说徽剑在那篇《向迅雷学习如何骗周鸿祎这样的VC》文中说到:“事实上,徽剑经过分析,发现迅雷客户端基本没有是用p2p技术。凡是了解p2p技术的都知道,采取p2p技术去下载速度通常是不会超过50-100KB的,否则在中国目前的带宽情况下就会严重影响整个全国的互联网网络的运行。”
结果有人这样批评:“P2P下载不超过50-100k/s的话还有人会用P2P吗?我05年用P2P下载电影,就能达到700K-1M/S的速度了,还是在单位宿舍用的宽带,连宿舍网络也没受影响,更何况单位网络甚至“全国的互联网网络的运行。”
这位估计连计算机基础知识都没有学好,这里来个扫盲:
电信给的速度是bit/s,下载显示的是byte/s。bit意为“位”,是计算机运算的基础bit意为“位”或“比特”,是计算机运算的基础;是计算机数据中最小单元。byte“字节”,是计算机文件大小的基本计算单位;bit和byte同译为"比特",都是数据量度单位,bit=“比特”或“位”。byte=字节即1byte=8bits,两者换算是1:8的关系。
以电信ADSL的1M的带宽最高就128K/S的下载速度,1M/S的下载速度要有8M的连接互联网的带宽,如果一个宿舍有十几、二十台电脑上网,再怎么样这个单位的带宽也得上1G的光缆了,而且还是接给单位宿舍的。要么是这位外行,要么是这单位钱烧的,给宿舍接光缆。
中国网民目前用ADSL一般就1M左右,最高就128K/S的下载速度,光P2P下载就用去50-100K,你带宽基本占用完了。
如果连基本的计算机基础都不知道,就请不要对相关知识发表评论。
再来看一个刚刚出现的笑话
吕伯望先生的正望咨询公司不久前发表了《搜索质量盲测评估报告》,有人给他找茬
“硅谷动力评论员在阅读《搜索质量盲测评估报告》时发现,吕伯望的正望咨询公司在该报告中的许多数据其实自身都存在着严重的自相矛盾,我们先一段一段来分析:在《搜索质量盲测评估报告》中,有这么一段“本次盲测评估结果显示,在盲测参与者完成的全部11,864次测试中,判断Google搜索结果好于百度的比例48.2%,百度搜索结果好于Google的比例为39.8%,其余12.1%的测试,百度与Google的搜索结果被判断为一样好。”那么,首先我们从数据上来看,既然Google好于百度比例在48.2%,百度好于Google的比例在39.8%,而其余的在12.1%,从这三个数据来说,加起来刚好是100.1%,那么可能存在这种情况吗?其实是完全不可能存在的,毕竟两者在比较,有两者之间的好坏之分,也有大家共同认为都一样好的话,那么道理上应该是三个数据加起来为100%才对,而正望报告竟然会出现100.1%,这首先就说明正望的报告数据出现错误,这是第一个错误。”
徽剑看到这里,不禁哈哈大笑,这里声明,吕先生的报告真实性如何徽剑不清楚,但是这段评论却是个笑话,因为作者不懂《计算数学》,忽略了四舍五入还有个误差。
徽剑简单设计几个数字:
判断Google搜索结果好于百度的比例48.2%,可以视为48.16%
百度搜索结果好于Google的比例为39.8%, 可以视为39.76 %
其余12.1%的测试 可以视为12.08%
请硅谷动力的评论员统计一下徽剑后面设计的数字,看看相加是多少,是不是100%?如果按照四舍五入,是不是可以视为前面的数字?
那么。吕伯望先生的数据那里有问题?徽剑在这里问这篇评论的作者,你数学水平是不是小学还没毕业?
连计算数学的起码常识都不懂,还要来对统计数据加以分析,未免搞笑。
徽剑的看法就是,要写好IT评论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素质:
第一, 比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这点恐怕没有什么异议,因为没有一定文字表达能力是写不好任何文章的。
第二, 比较强的客观分析能力。这点恐怕也没有异议。
第三, 有较强的资料和数据收集能力,能够做到近可能收集到相关资料,包括对立的不同意见。
第四, 要有冷静的分析态度,徽剑写的时候有一个特点,就是写的不多,写的慢,不像有一些人,差不多能够做到每天一篇,徽剑基本是每周1-2篇,除了时间紧张外,还有一个就是不想匆忙写,应为那样会考虑不周全,思考缺乏深度。所以大家很少看到徽剑对突发事件发表什么看法(除了最近瑞星实在是把我惹火了)。
第五, 写一些特殊的IT评论最好要有相关经验,比如案例分析、产品分析等。
如果相对涉及某些技术方面问题发表看法,最好对相关技术有个全面了解,不一定要精通,起码要知道是怎么回事,比如在批迅雷和瑞星问题上,因为徽剑对P2P、杀毒等相关技术有较深入了解,所以敢于直接揭露。
如果要评论涉及企业管理方面,最好要对企业管理有一定了解,有相关经验最好,徽剑亲身体验是做员工和做管理、做老板心理上有很大变化,思考问题的角度有明显不同。很多从员工的角度无法理解的东西,用老板眼光看来是理所当然。
徽剑一直认为,只有理工背景的人才能写好IT评论,因为只有理工背景,才能比较容易理解一些技术问题,而大多数IT现象与IT技术是密不可分的,不了解清楚相关技术背景,写出来的东西恐怕不是IT评论,而是IT界时评了。
IT评论和IT界时评毕竟还是两回事,这就像写经济现象时评和对经济问题分析是两种类别。
四、有客观的IT评论吗
哲学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客观存在的是不是是物质的呢?别人意识是不是客观存在?
一个例子:
有一根光滑的尺子,你拿住中间,这样尺子以你拿住的部分一分为二,让人从不同角度看,让他们判断尺子两侧的长短,站在右边的人肯定会说,他看得清清楚楚,右侧短了,左侧长了,你拿住的部分是偏右了;站在左边的人会说,他也看得清清楚楚,右侧长了,左侧短了,你拿住的部分是偏左了。
有意思吧,明明你拿住的是尺子的中间,结果站在左右不同角度的人看到的是不同结果。其实从几何光学分析,很简单,因为从左右两侧的人站的位置看去,尺子实际上是具有一定角度的几何投影了,不是你拿歪了,而是他们的眼睛看歪了。
如果换成左右的人去拿尺子,情况更有意思,左边的人会把中间点往右移,右边的人会把中简单往左移。
回过头来看IT评论,有两种有意思的现象,一种是写的人明明很客观,可是呢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同样会像上面那样做出不公正的结论。当写作者批评某个事物的时候,支持的人有可能认为没有写到位,反对的人会认为写过了头。如果是称赞某个事物的时候,也会出现相反的结论。
比如说
如果如果你写评论支持谷歌,好了,有人就会说你是谷歌的枪手了。
如果如果你写评论反对谷歌,好了,有人就会说你是百度的枪手了。
呵呵,看到没有,里外你都是“枪手”。
还有一种是写的人由于本身立场的问题,或者由于分析方法、信息来源等问题导致分析结果出现问题,很显然,这种不管是有意或无意,都会使评论偏离中线。但是一个更有趣的现象又来了,这种偏离了中线的评论如果让同一个角度的人去看,偏偏又会觉得他写的客观。
这么一来出现的结论是,当你写的是客观的时候,有人认为你写的不客观;当你写的不客观的时候,偏偏有人认为你写的客观。
这样一来,如何才能有真正公正的客观评论?
五、看IT评论的几个诀窍
既然写IT评论里面有那么多弯弯绕绕,那么作为读者如何看IT评论?如何避免被一些“枪手”下套?
徽剑提醒这一这么几点:
第一, 学会“偏听则暗,兼听则明”,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在阅读一个评论的时候,近可能多找出相关的资讯、其他人的评论,对比一下,就会一目了然了。
这是最简单也是最核心的判断方法。
第二, 学会看看IT评论的地点,有一个与评论者无关但是却能影响评论的地方,就是评论的发布地方的限制,目前中国有很多IT博客集中地点,比如搜狐博客、新浪博客、网易博客、博客中国等等,这些博客集中处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博客你可以写,但是需要编辑推荐,你的博客才有人阅读,否则你的评论文章写出来了,但是由于编辑喜好等等各种原因不给你推荐,推荐的却是对立立场的,这样一来对于读者会有什么影响?就像这次techweb一样,在各频道版面大量推荐的是帮瑞星说话的,在论坛里面批评瑞星的马上被删帖,这样一来在这里形成了一个一边倒的话语霸权。
如果读者仅仅阅读这里的内容,会得出什么样的看法可想而知了。
大家要经常留意一些地方,他们的评论习惯等,这样一来遇到突发事件也很容易把握了。
第三, 学会看文章的内容,通常真正的IT评论会针对某些方面,进行深度分析,评论有理有据,而“枪稿”大多要么广告化、要么新闻稿化。
其实有一个很明显的地方就是看作者,如果是那种敢于公开身份的经常性写作的作者,即使是“枪文”,水平也不会低,这样的“枪文”绝对有可读性,某种意义上说也是IT评论,因为如果他写不好,而且使用他自己的真名发的,那不砸了自己的牌子啊。典型的“枪文”就是注册个马甲,发一篇就跑,或者再换个马甲来顶。
这次瑞星事件,可以看出,完全就是马甲满天飞。
其实还有一些,需要大家去自己体会。
六、写IT评论要做到问心无愧和竭尽所能
从去年7月底到现在,持续的徽剑也写了将近一年的it评论,“枪手”的帽子不知道被扣了多少顶了。从今年下半年,徽剑将开始做自己的互联网项目,回首也是很感慨的,当年在互联网低谷的时候,徽剑自己做为公司常务副总主持公司项目运作,在大批互联网企业都关门的2001年,仍然能够让公司月盈利超过百万,后来投资人脑袋神经了,说“纳斯达克都垮了,搞网络不行了”,就这样原本如果正常发展,完全可以在2003、2004年左右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给关闭了。徽剑个人几乎是痛心疾首,曾发誓不跟任何女的进行业务合作。去年这位又给徽剑电话,希望一起再来搞互联网项目,没等她讲完,徽剑就把她电话给挂了。
这些年来,看了太多IT界的风云变化,现在开始写一些东西,一来是多年的经验积累,看过很多,也思考过很多,感想总是有。这些年的思考,特别是与传统行业接触的思考,让徽剑极大的丰富了视野,如果用渤海来比喻中国互联网,那么中国的传统行业就是太平洋了。
在中国互联网界经历比我多的有的是,但是像徽剑这样冷静地思考了3、4年的恐怕不多。这些年,系统的把什么MBA和EMBA的一些课程都系统地看过,也许有人会发现,徽剑的一些评论其实就是案例分析,呵呵,那不过就是看了这些课程后思考的习惯而已。
徽剑的对评论的感想就是
徽剑自己继续写下去,主要的写作方向有两个,一个是案例分析,一个是深度曝光。
在案例分析中徽剑会写一些互联网的项目,写的东西会从某个角度来评叙优劣,用徽剑的眼光,将好的推荐给大家,希望给大家一些帮助。将坏的列出来,提醒大家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有人也许会发现,徽剑评论的角度多偏向于从管理者的身份去看问题,评论任何项目时喜欢从头到尾,由里到外按照一种公司架构来个全面剖析。有人担心徽剑是不是在写“枪文”,徽剑这里不想多说,只想告诉大家,你不要管文章的目的,你只要注意在读文章的时候能不能感悟到什么,就可以了。比如说,徽剑推荐了一种模式,你能否把它跟你的项目结合起来呢?徽剑批评了一种模式,那么你有没有犯同样的错误呢?
对于深度曝光,徽剑是别有一番滋味,
一年不到,因为写IT批评,被二次半威胁,迅雷和瑞星可以算二次,还有一个不能算真正威胁,但是至少让人非常不舒服。
中国目前IT评论很乱,而且各种利益集团牵涉其中,特别是写批评性的文章,各位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看看徽剑各大博客下面评论的骂人数量,是“相当地”可观。
我想起刘兴亮说的话:“对于面对批评我有六个原则,第一个就是不会像白桦那样把博客关掉,我不会关掉。再一个只要批评性的评论全部删除,我不会这样。我删除评论只删除两种,第一种是影响阅读的,比如我在上面说一些不好的东西,发一些图片、广告,这样的肯定会删除。第二,不能影响我的家人,波及到我家人的一律删除。再一个我非常欢迎很多人跟我探讨、交流,批评也非常欢迎,只要你说的好,我欢迎探讨、争鸣。最后一个原则有一些东西争论来,争论去没有结果,没有结果的事我们从长计议。时间总会验证,可能到了我们老的时候,那时候会证明我的观点对还是你的观点对。”
徽剑把这段话改一下,对于面对批评徽剑的原则:
第一个就是不会像白桦那样把博客关掉,我不会关掉。徽剑的博客还会越开越多。
再一个我不会删除任何批评性的评论,包括骂人的,你爱骂骂去,反正你骂不疼我,关我鸟事。
再一个我非常欢迎很多人跟我探讨、交流,批评也非常欢迎,只要你说的好,我欢迎探讨、争鸣。
最后一个原则有一些东西争论来,争论去没有结果,没有结果的事我们从长计议。时间总会验证,可能到了我们老的时候,那时候会证明我的观点对还是你的观点对。
徽剑交流联系
QQ:345499392
MSN:huijian2008@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