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张小姐致电本网站,倾吐了她的苦恼。原来张小姐几个月前在南山区购买了一套住宅,尚未交房,也没有向任何装修公司透露过自己的电话号码,可就有“神通广大”的装修公司打来电话称:“听说您在‘×××花园’新置了住宅,我们可以为您提供服务。”
几家装修公司轮番炮轰,每天都有三四个电话打到林小姐的手机上。林小姐说,她因为公事经常要到外地出差,手机处于漫游状态,每天这类的电话非常浪费电话费。林小姐后来“聪明”了,看到这些装修公司的电话就拒接,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装修公司又展开“短信攻势”,频频往她的手机上发推销短信。
个人信息泄露往往侵犯了个人隐私,干扰了人们的生活。但大多数人对此表示束手无策。一位曾从事装修设计工作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就拿他们这一行来说,由于目前装修公司之间的竞争非常强,为了获取客户,从售楼处或物业公司那儿买客户信息的事儿非常多,客户资料有三种买法:中介机构或装修公司主动和房产公司的销售部取得联系进行购买;另外,一个楼盘销售完后,有些房地产公司会和临时聘用的售楼人员解除雇佣关系,一些装修公司就从这些售楼人员手中获取信息。还有一种是由于客户买房时通过网上签约,因此,装修公司可能通过网络“黑客”获得信息。
业主回应 不愿意浪费时间维权
记者就装修公司打骚扰电话的事随机采访了10位搜房业主网友,他们均不同程度地接到过装修公司、建材公司的骚扰电话,其中9位表示非常反感,但不会继续追究,只有一位表示想过投诉,但不知怎样收集证据,而且不知道这样的官司相关部门是否会受理。
专家说法
消委会:我们也接到过这样的投诉,消费者认为是楼盘的售楼处泄漏了自己的电话,但这些投诉最后都不了了之,因为要和楼盘交涉、打官司有一套复杂的程序,而有关部门的监管也存在空缺,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取证比较困难,最后只能放弃投诉。但消费者还是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一旦此类现象发生,应及时记录相关信息,为有关部门的调查工作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律师:我国现行法律没有将隐私权确定为单独的人格权,而是把侵犯隐私权视为侵害名誉权的一种情形。但隐私权与名誉权在性质、侵权方式及保护方法方面均有不同。个人信息被泄露,律师无从处理。此外,登记个人信息的途径很多,给信息泄露举证带来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