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鱼又名白云金丝鱼、红尾鱼、红翅鱼、彩金线鱼。这是广东省广州地区特有的鱼种,1932年广州籍的鱼类学家林书颜最早在广州白云山发现这种小鱼,所以称之为“白云金丝鱼”。林将它带到国外,在欧美国家观赏鱼市场上引起轰动,因其来自中国,故又得名为“唐鱼”。在国外它还有“赛红莲灯”的美誉。
唐鱼娇小灵巧,只有3厘米~4厘米长,身体细长,稍侧扁,眼大,各鳍均小,其背部褐中带蓝,腹部银白。鳍边饰有红斑,背鳍鲜红,所以也称它为“红翅鱼”。它的最大特点是从吻端向后沿侧线位置有一条耀眼的金黄色带纹,直到尾柄末端一块黑斑。在其后的尾叉上还有一块艳丽的火炬状的红斑,图案醒目,色彩调和。到了产卵期,其色彩华丽无比。
据了解,从2005年起,广州市海洋与渔业自然保护区管理站专门就从化唐鱼自然保护区作了重点规划。规划中的从化唐鱼自然保护区位于该市良口镇尾水洞村,总面积约600亩。
唐鱼从上世纪80年代起逐渐绝迹,1988年它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据广州市海洋与渔业自然保护区管理站有关负责人介绍,从2001年起,广州市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中心开始立项研究唐鱼人工繁育技术,从海外引进了唐鱼鱼种,并将人工繁育的唐鱼向野外放生。幸运的是,2004年6月,调查人员首先在从化的鳌头镇境内发现了两群野生的唐鱼种群,数量总计约有1万多尾。此后,根据资源普查,至今已在从化境内发现了大约六七处溪流里面有野生唐鱼活动的身影。专家们一致认同,在被认为“野外绝迹”20多年之后,在从化重新发现的这十多万尾野生唐鱼,越发显得弥足珍贵。
广州市唐鱼保护专家研讨会日前在从化召开,这也是广州就唐鱼保护工作专门召开的第一个专家研讨会。在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和领导一致呼吁:各级政府和社会应积极抢救性地建立唐鱼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野生唐鱼种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