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6年初的市场调研中,恒信国际钻石机构的创办人兼董事长李厚霖为自己的品牌所取的名字“I Do”获得了被调研者的一致认同。
当传统珠宝品牌以钻石、黄金(205,-1.58,-0.76%,吧)、翡翠等材质作为划分依据,或是在综合品牌下做婚庆系列产品时,李厚霖需要为这个全新品牌另觅一个突破口。
在钻石行业游刃多年后,他发现“10件钻石首饰里,就有7件是为结婚买的”,于是,就像顶级珠宝品牌总有一些独门秘笈的钻石切割手艺一般,李厚霖开始考虑切割出一块新的细分市场——瞄准婚庆市场的钻戒品牌,“I Do”则成为行业内第一个纯粹的婚戒品牌。
这不是李厚霖第一次用突破常规的方式切入珠宝行业,九年前,他就以一个后发者的身份,搅动了珠宝行业运作模式的一角。
恒信入行:钻石宫殿
1997年,李厚霖到了北京。“我要做钻石才来的。因为那时候,北京、上海才有机会做钻石。小地方不知道(钻石)。”
这之前,他在深圳和老家天津做黄金生意,但最好的光景只有半年多,之后生意慢慢冷却。他敏感地发现,相对以前,黄金不那么好卖了,一些大城市的购买力已经往宝石方面转,其中钻石首饰的市场潜力尤甚。
那时,钻石市场的“幕后黑手”已经在开始行动。刚进入中国没多久的国际最大钻石开采商戴比尔斯(De beers)开始催熟中国市场,其下属钻胚经销公司DTC“钻石恒久远 一颗永流传”的广告铺天盖地。“DTC一年在中国的推广费用超过4000万美元,所以我想,如果不出差错,有这样一只大手推,消费者一定会被洗脑的。”
李厚霖开始借势着力。
与此同时,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入大陆的周大福、谢瑞麟等香港的综合珠宝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扩张,在中国已开出多家连锁店面。而内地的珠宝品牌,由于多数是集体经济、国有体制改制后的银楼、金店等老字号,转型乏力,营销手法保守,无力阻挡香港品牌扩军,以致内地珠宝市场沦为香港品牌天下,作为“先行者”, 周大福等攫取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