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大部分的成年人都可以“教”小孩子,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但他们不是职业概念上的“专业化教师”。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认定,就是非专业化教育人士与专业化教师之间的界线。而现在,我国的科技教育队伍中的相当一部分就属于职业化,但不专业化的状况。为此,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近日设立了《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标准》课题,将规范科技教育提上了日程。
现状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是我国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科技辅导员的基层组织已经遍布全国各地,在册人数已达几十万人。虽然这支队伍承担了科技教育的繁重任务,但由于长期以来,科技辅导员没有任职标准,没有职业准入制度,更没有职称评定的制度保障,不能从组织上为其成员职业技能与专业素养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不利于造就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化科技教育队伍。这也是我国的一些科普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不能常态化的重要原因,这一现状严重制约了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
当前,我国的科技教育中存在着不少误区,误认为科技教育不需要专业化的科技教师,误认为科技教育只是学习科学知识,误认为青少年的科技活动只是少数科技爱好者的科技决赛活动,误认为科学家就是专业化的科普工作者,误认为科普职业工作者就是专业化科普工作者等。
探索
在近日举行的一次专家座谈会上,一位科普专家谈到我国与国外的不同的一个生活细节。他发现在欧洲许多国家的家庭中,都备有工具箱,家庭中的许多小修小补问题,甚至像中国人认为的装修这样的大问题,都常常自己动手解决。而我国却普遍缺乏这种动手意识,他认为,这与我国的文化传统有关,也与从小缺乏动手教育有关,而这种动手能力是与他们长大后的创新能力联系在一起的。
近年来,我国已有一些高校在积极进行科技教育人才培养的探索。贵阳学院从1999年以来,就开始尝试创设了“科技教育”大专专业,2005年教育部批准其创办了“科学教育”本科专业。这个新专业的建设,为科技教育人才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方向
学生勤奋好学,老师兢兢业业,但是,为什么辛苦换来的是相当多的学生成为缺乏原创性的“解题机器”?创新教育路在何方?许多教育专家在努力破解这一难题。
专家认为,人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种感觉系统来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的。而现在以升学为主要目标的教学内容设计,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信息通道”获得文字符号和语音信号,这些信息大多进入视觉和听觉区,促进左脑逻辑思维的发展,但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却很少通过“触觉等信息通道”获取进入相关脑区的信息,这些脑区的树突和突触不能得到有效的塑造,形象思维与创新灵感难以开发。当前的科技教育急需在这些带有方向性的方面进行努力探索。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理事长刘恕说,科技辅导员标准的制定,能够规范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科技辅导员的继续教育,提高科技辅导员的素质,为今后进一步对专业化科技辅导员进行职业认证和职称评定打下基础,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需要又好又快地做好这项工作。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