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一颗直径约250米的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据最新消息,该行星已经继续它的旅行,目前离地球越来越远。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通报说,这是该小行星2000多年来离地球最近的一次。这颗临时编号为“2007TU24”的小行星1月29日下午4时33分飞到离地球最近距离———53.8万千米,仅为1.4倍月球至地球的距离。
这颗小行星“探访”地球再次引起了人类对“天外来客”的种种关注。地球以后会不会遭到“有害“天体的撞击?撞击的几率是多少?撞击会给地球带来什么危害?人类能否成功地防御天体对地球的撞击?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焦维新。
恐龙灭绝是否与外星球撞击地球有关?
“天外来物每天都有,每天都在撞击地球,只不过是大小种类不同。”焦维新首先解释了一下撞击地球的概念。“直径十米以下的星体叫做流星体,数量众多,而且直径越小,数量越多。它们进入大气层时摩擦烧毁,就是我们看到的流星。现在即使不是大规模流星雨爆发的时候,我们去农村或是一些视野比较开阔、光学背景比较暗淡的地方,还可以看到流星。通常情况下,一夜内肉眼所见的流星在10颗左右。较大的流星体在大气层中与大气摩擦,除了会比较亮之外,也会发出爆炸般的声音,在大气层中不能完全燃烧,落到地面就是陨石或者陨铁。1976年3月8日下午,吉林出现罕见的陨石雨,陨落的巨石穿透冻土层,砸出一个深6.5米、直径2米多的坑。这块陨石重1770公斤,是至今世界上最大的陨石。陨石对于我们研究天体的结构和演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月球上直径在一公里以上的陨石坑在33000个以上,而直径在一米以上的陨石坑,则有3万亿个。一般而言,陨石坑的大小是撞击体尺度的20倍,所以我们可以根据陨石坑的大小推断当年撞击体的大小。越大的天体,撞击地球的几率就越小。
焦维新特地翻开了自己的一本著作《太空探索》。“直径为10米到100米之间的天体为第一类,这类天体在撞击地球表面前,天体破裂,所产生的影响通常是局域的。这个范围的小天体通常每十年左右撞击地球一次。大的天体(直径在100米),每千年才撞击地球几次。而这种大天体撞击的动能就相当于100万吨TNT的爆炸力。”
现在很多科学家都认为,6500万年以前恐龙的灭绝很有可能与外星球撞击地球有关。根据人造卫星提供的数据和地面研究,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海水中,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跨度约180公里的巨大环形山。焦维新也比较认同这一观点。他说,“那次撞击很可能是直径在10—20公里量级的天体,而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在墨西哥湾钻探石油时,人们又发现海底的结构异常,甚至有些物质是地球上没有的,应该是外星球带来的。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拍摄的图片辨别出了这个陨石坑。”
小行星撞击地球会带来多大危害?
我们至今还没领略过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威力,但1994年“休梅克—列维9”号彗星与木星的碰撞,则是我们看到过的最壮观的一次天体撞击。“休梅克—列维9”号彗星,曾在1992年7月7日经过木星附近。由于靠得太近了,“休梅克—列维9”号被木星引力撕裂成21个碎片。这些碎片当时并没坠落,两年后当再次运行到木星附近时,它们以每秒60公里的速度撞进木星,释放出相当于5亿颗广岛原子弹的能量,掀起的碎片扩散到了距木星表面3000多公里的空中。
“历史上,小行星撞地球事件发生过多次,上一次撞击发生于1906年,一颗直径60米左右的小天体撞到西伯利亚的通古斯卡地区,摧毁了1000平方公里的森林。如果这种撞击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其影响相当于一枚1000—2000千万吨的炸弹。”焦维新介绍道。
如果小行星再次撞到地球,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呢?焦维新告诉记者,如果撞击到森林,可能会引起森林大火;如果撞击到海面,可能会引起大规模的海啸,波及附近地区;如果撞击发生在人口密集区,后果更是不堪设想。直径为公里量级的星体如果撞击地球,会对全球生命带来巨大的灾难。因为除了撞击本身带来的影响之外,还会有极大量的烟尘遮天蔽日,影响阳光的照射和大气层,所产生的次级效应可能会摧毁大面积地区,有可能是几个国家,也有可能是整个大洲。
小行星撞击地球是否能被准确预测?
“月球和其它行星受到频繁的撞击,主要发生在太阳系刚刚生成的一二十亿年,随着大星体的形成,游动的小天体被吸引过来,各类天体基本定型,各就各位,按照各自的轨道运行。太阳系演变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行星受撞击的几率就比较少了。”焦维新这样告诉记者。
据“空间科学”网站最新数据,到2008年1月29日为止,地球附近有潜在危险的近地小天体有921个。“这个数据会有很多变化。”焦维新告诉记者,“因为有很多不确定因素。首先,由于有的小星体的轨道偏心率比较大,本身又比较小,因此观测难度比较大,还有很多近地小天体没有被发现。随着观测技术的提高,小天体的发现数量会增加许多。其次,已经发现的小天体,虽然我们已经对其进行了编号观测,但是每个天体的轨道扰动情况都可能有变化。再次,太阳系边缘的开珀带还有巨大数量的冰冻小天体。这些小天体的轨道受到扰动后可能会往内太阳系飞来。我们很难预计这些不速之客究竟什么时候会向地球飞来。”
人类能否成功地防御天体对地球的撞击?
焦维新说,目前,地球被外星体撞击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也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小天体撞击地球的危险性,最重要的工作是加强观测,尽可能早知道靠近地球的小天体的轨道。这样,即使发现确实存在撞击危险,人类可以有充分的准备时间,想办法使其偏离地球。目前科学家已经提出了一些应对方法,例如通过在小天体附近的爆炸使其偏离轨道;在小天体上放置核动力装置使其改变轨道,等等。但用核武器将其炸碎的方法需要慎重考虑,因为爆炸所产生的碎片也可能对地球产生致命效应。总之,提前知道小天体的轨道是最重要的。一位美国学者幽默地说,如果人类仅提前5年知道这一事实,那么我们只得互相告别并后悔我们没有早一点开始进行观测。如果我们提前10年知道,那么我们生存的机会会大一些。如果我们提前50年甚至更早就知道这一点,那我们就会有许多办法。
■新闻缘起
天文学家于去年10月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已经如预计的那样于1月29日以较近距离“探望”地球。不过,该行星继续着它的旅行,目前离地球越来越远。
新闻公报说,在这颗小行星近距离飞越地球之前,科学家就成功地对其进行了追踪,并确定它不会给地球带来任何危险。该小行星这次“探望”地球,为科学家提供了研究近地小行星的难得机会。
据悉,这颗直径约250米的小行星在飞越地球的时候,向人们短暂地展露了它的身姿,天文学家借助天文望远镜可以对它进行观测。科学家目前正在加紧对获取的有关图像和数据进行分析。
美国天文学家史蒂夫·厄斯特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此次飞越是“2007TU24”小行星约2000年来与地球最近距离的一次“接触”,“而且至少到下个世纪末,它都不会再如此近距离地探访地球了”。(新华网)
相关链接
欧美太空机构实施五大方案防止小行星撞地球
欧美太空机构已开始研究或正在进行一些针对“近地物体”的计划,部分如下:
“太空守卫”调查
美国太空总署1998年展开,即10年内锁定90%直径大于1公里的“近地小行星”,并预测其轨道。
“大撞击”任务2005年7月执行。一颗370公斤重的巨型“子弹”将射向彗星滕佩尔1号,附近的太空飞船将拍摄整个撞击过程。任务目的是要加深对彗星内部结构的理解,以决定应否击落潜在的“近地物体”。
罗塞塔号2004年3月出发的欧洲太空船,预计2014年可以将船上的登陆机械人送到Churyumov-Gerasimenko彗星以检测彗星表面。
唐吉诃德计划
欧洲太空总署的太空计划,仍待审批。拟在2010年至2015年送2个探测器到一颗遥远的小行星,花数月时间扫描小行星的形状。
“小行星拖船”
一艘核动力太空“拖行器”,能将威胁地球的小行星拖到安全的太阳轨道。筹建机构希望在10至12年内展开示范任务。(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