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20日电(记者张汨汨)中国空间技术经过40年的发展,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在灾害监测、国土资源调查、通信导航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记者在20日召开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40周年大会上获悉的。
“以灾害监测为例,资源卫星充当了抗灾救灾前线的‘侦察兵’。”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杨保华介绍说,今年1月我国南方暴发大范围雨雪冰冻灾害后,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利用中巴—02B卫星,于1月29日、30日、31日连续获取了受灾地区图像,及时将提取的积雪覆盖信息报送国家减灾中心,为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了决策依据。
于本世纪初首发成功的“资源二号”卫星改变了我国卫星遥感应用部门长期依赖国外资源卫星的状况。除灾害监测外,资源卫星在国土资源调查上与以往的人工和航拍手段相比,大大提高了效率和精度。在塔里木盆地北缘矿产和水资源调查中,资源卫星预测了4处金、铜矿化体,还查清了塔里木河流域浅层地下水分布和生态地质环境情况。
此外,“北斗”导航卫星为我国建立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奠定了基础,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建立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在交通运输、森林防火、海上作业等方面显示了广阔应用前景。
“目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和发射了数十颗人造卫星,飞行成功率达90%。”杨保华说,除上述卫星外,通信广播卫星、气象卫星、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等6种卫星已形成系列,在农林水利、文化教育、交通信息、工业建设等各个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