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政府近日宣布,将终止已执行了13年之久的禁杀令,允许捕杀部分大象以减少其境内急速增加的大象数量,新的规定将从2008年5月1日起实行。
此令一出立刻引起各界的强烈关注,动物保护者谴责这是为屠杀大象开绿灯,并为周围国家树立了一个恶劣的先例。南非环境与旅游部部长马蒂纳斯•范•斯卡尔奎克表示,为保护生态系统,阻止环境退化,减少人、象冲突,南非政府别无选择,采取捕杀措施是最后的一招,并且会有严格的限制条件。
苦涩的果实
始于19世纪的大捕猎,把非洲大象险些逼到了灭绝的边缘。曾几何时,南非的大象也岌岌可危。20世纪初,南非境内的大象数量只有区区200头。因此,包括南非在内的非洲国家纷纷采取了保护大象的措施,现在看来,这些保护政策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在自然界,除了人类以外,大象罕有敌手,因此几十年来,大象家族不断繁衍,重新兴旺。非洲成了大象的乐土,而整个非洲大陆近一半———约30万头———的大象生活在非洲南部。目前,南非的大象数量约为1.8万头,按照目前每年大于5%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就会翻一番。以南非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克鲁格国家公园为例,专家估计,该公园里的大象年增长速度为7%,如果不加控制,到2012年会达到2万头,到2019年就会达到3万头。
南非的几个邻国情况也类似。事实上,仅南非、博兹瓦那、纳米比亚和津巴布韦四国的大象数量目前已达到16.5万头。
但是,大象的快速增加带给这些国家的喜悦是短暂的,更多的是始料不及的苦恼。一头大象每天需要吞食约300公斤杂草、树叶和小树枝,饮用约200公升的水。为了填饱肚子,大象还要四处游荡觅食,在几年之内就能把一片森林变成到处是残根断桩的荒地。这些年来,大象和人类冲突的事件也呈持续上升趋势。
斯卡尔奎克说,在一些南部非洲国家,大象的密度已上升得很高了。我们需要清醒地面对现实,关注由此引起的对自然环境的冲击、其它物种的生存能力及生活在大象活动范围内的人类安全和生活状态。“让一个物种来主宰自然环境,我们实在没有这个奢侈的权利。”
无奈的选择
关于是否允许捕杀大象的争论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斯卡尔奎克说:“大象是地球上少数几种能和人类通过特殊方式交流沟通的动物之一。我们都喜欢大象,没有人愿意杀害它们。南非政府认为捕杀是对大象进行有效管理的方式之一,但不到万不得已,我们不会动用这种手段。”
南非政府将于近日发布公告,公布关于大象管理的最终标准和规定。按照新规定,只有经过大象管理专家建议,并经管理当局批准后,才能实施捕杀。规定要求,对大象的捕杀必须采用快速、人道的方式。专家估计,可能是由直升飞机上的狙击手对准大象头部给予致命一击。
规定指出,即使是圈养的大象,其进出口贸易也是被禁止的,规定还禁止通过非自然的方式让大象过度繁育。该规定不仅适用于所有保护区域,也适用于发现大象的私人土地。
至于捕获大象并将其用于商业展出,如马戏团、远征狩猎等,更在禁止之列。斯卡尔奎克说,政府已经收到不少投诉,抱怨说马戏团、狩猎队等采用锁链、绳子、电击器等残忍的、不道德的手段训练大象。对于南非目前已有的120头已经在圈养的大象,政府部门将在一年内出台管理标准。
斯卡尔奎克没有给出要捕杀大象的具体数字以及进行捕杀的时间。他只是说,先前动物权利组织关于要捕杀2000头至1万头大象的传言显然是“非常夸张”的。
死亡前的沉默
邻近南非的几个国家是否会仿效南非的措施,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斯卡尔奎克希望他们也能跟进。负责对南非改变大象管理政策进行评估的鲍勃•斯科尔斯认为,其他国家十有八九会仿效南非,采取捕杀措施来控制大象的数量,因为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
南非动物权利组织发言人米歇尔•皮克欧弗认为,南非的大象远没有达到过多的程度,南非政府的决定对南部非洲大象的生存是一个威胁。“该决定为大规模屠杀大象打开了方便之门。毫无疑问,捕杀大象是残忍的,应当受到道德谴责。”她甚至扬言要鼓动旅游者联合抵制这个决定。
而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则对南非政府的决定表示谨慎的欢迎。该组织在南非的执行主任罗布•利特尔认为,南非政府的所作所为是负责任的,只要有严格的限制条件,通过捕杀淘汰弱者,以此控制大象数量,无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动物福利国际基金会的贾森•贝尔利斯克说,现在需要做的是保证这项法律的设计是严密的,从而不让那些商业经营者———特别是那些游猎者———有任何空子可钻。
然而,遗憾的是,这项决定所涉及的主角———大象却没有发言权。南非克鲁格公园里的大象还在悠闲地游荡,享受着阳光和水草,不知它们会不会为明天担忧?将来某一天,当看到同伴无声地倒下,它们会不会叹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咱们也该计划生育了!”
本报记者 李学华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