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2日电(王智慧 白瀛)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马克平等在近日出版的《2008科学发展报告》上发表文章,提醒全球变化可能导致一些物种灭绝。
文章指出,由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将带来全球和区域的水热条件变化,温度上升使物种向高海拔、高纬度地区迁移,沿高海拔迁移的物种向上移动退到山顶时,只能在当地灭绝;沿高纬度方向迁移的物种无法逾越在迁移途中遇到大的自然障碍和人为障碍时也将面临灭绝危险。同时,由于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复杂的关系,一个物种的灭绝可能引起许多相关物种的灭绝。
文章认为,土地利用和覆盖的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全球范围内,随着城市发展用地、农业用地、工业原材料与能源用地等各种需求的增长,地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发展影响了土地利用,进而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文章建议,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生产力,用尽量少的土地占用实现预期产品的生产,并且还需要国家对农业的进一步投入和政策引导。
文章还指出,随着人类活动的全球化,不同地区的生物种类相互迁移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有些有害生物扩散到新分布区大量繁殖扩散,形成了生物入侵。生物入侵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通过资源竞争、化感抑制等各种方式的竞争优势降低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文章由此建议,面对这样严峻的生物多样性降低的状况,我们应当积极应对,在充分考虑全球变化潜在影响的基础上,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促进相关的科学研究。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