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有关负责人28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将于今年下半年实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实现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按计划进行。
航天员正在进行紧张训练
按照任务计划,神舟七号飞船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船在轨飞行期间,将进行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进行空间材料科学实验,释放伴飞小卫星等科学实验活动。
目前,航天员出舱活动有关的关键技术已经突破,飞船、火箭等产品研制试验进展顺利,空间应用、发射场、测控通信、着陆场等系统准备工作稳步推进,航天员正在进行紧张训练。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神舟七号”这次飞行对于我国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关键技术,进一步推动载人航天事业向更高水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次进行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其技术难度和风险性很大,无论是技术攻关、产品研制、航天员训练,还是任务组织指挥,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神八”飞船已开始研制
据悉,与“神五”、“神六”一样,上海航天局在“神七”的研制中也承担了重要任务,不仅将为神舟七号飞船提供强劲的推进动力和持续的电源保障,还需保证飞船、宇航员与地面指挥中心的通讯顺畅。
此外,上海航天局正在为神舟八号飞船积极研制攻关对接关键技术部件,并已取得了我国首次对接缓冲试验的成功。按照计划,“神八”将实现航天器交会对接,一旦航天器交会对接成功,我国就有条件建立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宇航员也能够长期呆在太空中。
为奥运“风云三号”5月升空
另据记者从上海航天局获悉,今年5月,由该局牵头研制的“风云三号”卫星将正式发射,升空后可实现对全球进行全天候、三维探测,并为奥运会提供更多的气象气候资料。
有别于现在的短期天气预报,在“风云三号”的帮助下,人们可以掌握半个月以上的中长期天气预报。据上海航天局专家介绍,我国首个能实现三维探测的气象卫星―――“风云三号”是个高4.4米的“大个子”,运行在距离地面836.4公里的轨道上,每隔102分钟就绕地球南北极飞行一圈。“风云三号”首次采用了单翼型太阳能电池帆板,这是因为卫星上的遥感仪器必须采用被动式的辐射制冷,卫星有一面必须始终保持面对寒冷的太空。
有关专家告诉记者,与“风云一号”相比,“风云三号”拥有多双更加敏锐的“眼睛”,其拥有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微波温度计、微波成像仪等共11种遥感仪器。其中的“微波”系列仪器能够穿过云层,垂直探测地球表面信息。据了解,“风云三号”每幅对地观测云图照片可覆盖3000公里。
据悉,“风云三号”发射后将接替已经超期服役的“风云一号”D星,与在地球同步轨道运行的“风云二号”D星相互搭档,形成中国新一代气象卫星网,使我国半个月以上的中长期气象预报水平大大提高,并为奥运会提供更多的气象气候资料。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