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5月28日电 今天,挪威皇家科学院正式宣布将卡弗里纳米科学奖授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LouisE.Brus和日本NEC物理学教授S.Iijima。他们开创性的工作,使得后人可以把纳米技术应用于能源、环境、化学、材料、生物医学、电子学等领域。
卡弗里纳米科学奖,被学术界誉为纳米科技界的诺贝尔奖。中科院常务副院长、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首席科学家白春礼院士是该奖评审委员会的5位评委之一。今天,白春礼向记者介绍了该奖的评审标准和获奖者的成就。白春礼说,评奖中评委们依据了两条重要标准:一是成果的原创性,二是成果是否带动了纳米科技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有重大而广泛影响的领域。
据介绍,美国的LouisE.Brus教授被誉为纳米电子学领域的奠基人之一,是半导体纳米晶体(即通常所说的量子点)的发明人。他在1983年发现了不同于传统硅的新型半导体材料,之后,又和同事制备了越来越小的人工合成半导体纳米晶体。由于他的开创性工作,现在上百位科学家正研究量子点在医学中的应用:如早期癌症鉴别、肿瘤成像、药物运输等,还有人把量子点运用于开发更快速、更高效、更节能的计算机技术和低成本的光电电池。
日本的S.Iijima教授被誉为纳米材料领域的奠基人之一,是碳纳米管的发明人。虽在他之前已有人观察到了碳纳米管,但他于1991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论文,引发了纳米科技界对碳纳米管的广泛关注。Iijima发现了碳纳米管的一系列潜在应用,比如优越的力学性质,相当于钢的比重1/6的碳纳米管,比钢的强度高100倍。有人据此开发出了防弹背心、特殊力学性能的运动器械和建筑材料等。纳米管的电学性能和热学性能,随着它们的制备方式和原子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可以表现出半导体或者金属的性质,因此可以用来生产二极管、晶体管、导电薄膜和电极等。
在谈到中国纳米科技研究时,白春礼说,中国纳米科技研究开展得较早,目前在国际上已占有一席之地,也有很多很好的研究成果。“但我们在基础研究的原始性创新方面、成果的重要性与影响的广泛性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中国科学家还需要勤于思考、勇于创新、脚踏实地、努力拼搏,才能在纳米科技领域有开创性的贡献。”
记者李大庆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