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本报记者采访了加拿大国家地质调查局太平洋地球科学中心地震科学家高弘博士。他认为,地震预报目前还只是处于研究阶段,尚未达到实际应用的程度。
每当地震过后,总有一种质疑的声音出现,那就是国家投入了那么多钱,建造了如此多的地震网,还拥有那么多的地震专家,为什么还是不能可靠地预测出地震的发生呢?
高弘认为,其实对于地震预报,中国的能力在世界上其实是很突出的。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成功预报过地震的国家,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还没有做到过同样的事情。当然,那次成功的预报也有其特殊背景,在那次地震的主震发生之前,就已发生过几次小强度的前震。
高弘表示,到目前为止,地震预测在地震科学界还只是一个研究课题,而不是一个应用课题。这与天气预报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地震的预测需要有一个时间范畴,预测的时间要短到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这个时间范畴足以保证人们能够停止一切生产活动和正常生活,来躲避地震的危害。而一旦这个时间超过了社会可以容忍的程度,这个预测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实际价值。
既然是一个研究题目,必定就会存在很多争论,有很多正反的意见一直在相互争辩。从西方的角度来看,地震预报还没有进入实际运用的程度。从工作程度上看,比较传统的预测方法是根据地震的记录来分析,但是此方法在实际情况下是无法准确预报的,所以人们采用其他的途径。因为地震的发生需要能量的累计,在此过程中地壳必定会有变形发生,这种现象可以用物理手段观测到,研究方向正在向这个方向走。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但以目前情况来看,还没有很有效的方法可以准确地预测地震。
高弘认为,真正要达到短期预测的目标,科学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此问题,我们要将其与天气预报分开来对待,因为它们不是同一类可比问题。作为公众,不应该埋怨没有准确地预测到地震,而应该对地震预测的难度有一个正确认识。地震预测的研究一直在进行,目前还没有找到突破口,但这并不代表地震研究就永远没有突破的前景。(本报多伦多5月28日电)
本报驻加拿大记者杜华斌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