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广东省工商局公布了流通领域销售的金银珠宝商品检查结果,合格率仅为36%……
7月4日,广东省金银首饰商会和广东省黄金协会联合召开会议,针对省工商局检查结果中的质量问题,研究行业自律整改工作……
7月9日,广东省黄金协会、广东省金银首饰商会等9家行业协会联合召开了一次广东黄金珠宝行业自律暨标志标准学习大会,组织全省100多家企业的销售和产品质量管理人员,围绕“标识质量”问题开展研讨学习……
“36%”,一个简单的数据,在短短的一个星期时间里,让广东省金银珠宝行业动作频频。记者在一系列的活动中,进行了深入采访,希望拨开表象,还原一个更为真实的“36%”:
是抽检范围大多为较为薄弱的地区,不能代表真实状况;是不合格主要表现为标识不清,质量问题并不算很多;是检测部门使用了高精密仪器,而一般珠宝企业还未引用;是有些“问题标识”在国内尚无强制性标准。
这些以往不露的现象,在“36%”公布后,却成为扎眼的问题,使广东金银珠宝业显得左支右绌。然而,迎头破解这些问题,正是广东金银珠宝顺利走出泥潭的唯一路径。
7月9日,广东省黄金协会、广东省金银首饰商会、广州市金银珠宝行业商会、深圳市黄金珠宝首饰行业协会等九大商会联合在中山大学召开“广东省黄金珠宝行业自律暨标识标准学习大会”。
会上,广东省金银珠宝检测中心、广东省金银珠宝贵金属检测中心的负责人,分别介绍了今年第二季度广东省省内流通领域销售的金银珠宝商品检测的情况、分析检测结果,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和贵金属产品的国家有关标准、法规,并对黄金珠宝的标识标准进行了重点讲解。
36%并未反应实际
广东省珠宝玉石及贵金属检测站站长、广东省政协委员郭清宏表示,此次的抽查范围包括了一些偏远的地区,属监督检测力量较为薄弱的地区,且全省只随机抽了79个店面的300批次样品,这些样品的抽检结果只说明存在一些问题,并不能客观的代表广东全省金银珠宝及贵金属产品质量的真实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