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搭建期。规划产品初期和长远计划,实现产品基本框架和功能;
任何一个产品在创业初期一般都会有着很宏伟的目标,创业团队的所有人都可以"想不到能做什么",他们随时可以有一万个想法,这个时候最难做的是减法— 规划好产品的基本架构,明确什么东西不是产品的基本点现在可以不做。
我们以前一开始不知道什么是重点,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把能想到的能做的事情都做了。到最后苦于支撑一个庞大的系统,无法在更深入的地方施展手脚。
而且,这个时候千万不要过于深陷功能和体验的细节中去。
要知道做互联网产品最独特的优势就是"互联网是一个最大的实验田",先拿出来完善的基本功能,你会发现边用边优化要大大强于你一直闭门造车。
当然,如果你只是为了先做出来点成绩给投资人看或者去拿VC,那么可以另说。
2、积累和观察期。全力优化现有架构和功能的用户体验,通过运营去观察、积累、统计、思考、总结"用户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还可能会有什么样的需求",最终制定产品中期计划;
在这个阶段最可怕的是:"把产品的运营当成了产品本身的服务,整个产品被运营牵着鼻子走"。
比如,相册网站搞了一个"看看你和那位明星最像"的活动,想大力宣传。于是就错误的把这个功能放到了产品的主导航上去。
我见过很多优秀的创业者,大家在交流中一致认为"这个阶段最难做的就是'憋不住'",随时就会发现一个"可能的机会"随时都想扩大服务范围。
“选择”和“机会”实在太多,在羽翼未丰尚不成熟之时,千万不要轻易扩张。
一个做音乐的网站最好别上线没几天看到有用户在问"这个CD在那里可以买到呀?",就迅速转行去卖CD;一个做书的网站别上线后看到用户说"怎么没有电子版的呀?",就迅速转行做电子书。
一年变三个方向就等于你没有方向。
在这个阶段"把所有可能范的错误都范了"其实比什么都重要,但不要是"不停换方向性"这个错误。
3、扩张期。确定产品方向,通过各种手段迅速取得成绩。
产品是跟着市场变化而动的,特别是在互联网领域。 Myspace、Youtube,包括Google在内他们一开始的规划都并非是现在这样。但他们都是在发现自己的模式和路线成熟之后,以最快的速度扩张。
至今为止我没有见过任何一个互联网的项目,前五年完全是按照自己既定的方向去走。包括现在很大的互联网企业,也都是在不断的更新目标和方向。想Yahoo那样一尘不变的企业已经尝到苦果了。
4、关于加法和减法。
1、在还没有方向和完整路线的时候“能做的事情”太多。其实,在这里往往我们认为的“能做的事情”只等于“能想到的事情”而已..
2、如果“能想到的事情”都做,那么最终是一个烂摊子。因为,“能想到的事情”不等于“能做的事情”更不等于“能做好的事情”;关注点太多、负重太多、导致的结果只能是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做不好。
3、什么都做了,也会导致方向和策略很难调整。需求和市场瞬息万变没有人可以一尘不变的在竞争中存活,所以,刚开始在功能上一定要做减法。不清楚“做多少”的减法问题,企业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