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古玉辨伪说起来已是一个老话题了。据记载,宋代已有玉器鉴定了,这是因为宋人尚古,已经有仿古玉问世;晚明文人风雅怀旧,伪古玉大量出现;清代皇上嗜古,舍得用好玉,并有大量出土的玉为标本,仿古玉再起高潮;民国初洋人需要,能谋高价;上世纪八十年代港台热需,供不应求;现代更有众多的收藏爱好者追索,所以伪古玉是随市场的冷暖起伏,应运而生。
传世古玉到此为止的鉴别十分复杂,1981年台北出版的《故宫古玉图》,许多西周、春秋、战国、两汉、唐宋的器物,后来确定是明晚期人为古玉。不少国外的大博物馆,请了中国的专家,在他们的藏品中剔除伪古玉。博物馆尚且如此,业余爱好者想一步到位,百无一失恐怕不太容易。
传世古玉中真伪掺杂,有真正的古玉,也有古时候制造的仿古玉、伪古玉,其数量及其庞大,再加上现代可以利用最新技术和手段,利用大量的古玉资料,刻意仿造出“逼真的古玉”。面临这样复杂的局面,古玉爱好者如何识别、判断以免上当受骗呢?
一般来说,谈及辨玉都是以造型、纹饰是什么时代风格,镂雕的线条是否刚劲有力,做工神韵是否到家……云云。这些方法本没有错,只是业余爱好者难以掌握。这是因为业余爱好者没有机会接触真正的古玉,到博物馆观看,也只是隔着玻璃如同隔衣服挠痒痒,不能上手,不能用放大镜观察,仔细了解古玉的做工、皮壳、沁色及研究把握各个时代的神韵技法。于是,容易被伪造者蒙住眼睛。仅仅依照玉器图册来对照,也往往十有九错。所以必须有一个适合业余爱好者的辨玉办法,这个办法要行之有效,易学易懂。
有关人士以为,对于业余爱好者,保险的鉴伪办法是依循识玉、识工、识沁、识假、识形、识纹、断代、估价,这样一个顺序。首先是识玉,以免花钱买了一块石头;而后是识工,分清是老工还是新工;然后是识沁,看看沁色是真是假;再来识假,观察有否做假的痕迹。如果玉是和田玉,工是老工,沁色也不错,又没有做假的痕迹,最起码这是一件真古玉,有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