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科学家与研究人员能即时接触到数量惊人的学术期刊。敲击几下键盘就能拥有这么丰富的科技信息,到底会对人类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刊载于7月18日的《科学》期刊中的最新研究所给出的答案非常令人惊讶。研究认为,学者在其研究中实际上只会引用很少的文献,而且他们的引用会更倾向于新近发表的文献。这种趋势很可能会限制新思路与新理论的创造。
詹姆斯·埃文斯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副教授,他的工作侧重于探讨学术研究的性质。在一次针对私人企业资金对研究有何影响的演讲中,一位学生曾问及互联网的成长如何塑造科学。埃文斯表示,他并没有立即回答这个问题。
当埃文斯回顾有关互联网与科学的研究时,他发现大部分研究都集中于让学者能更快速、更广泛地搜索信息上,而非媒介本身如何影响了他们的研究。埃文斯说:“这就是我的研究动机之所在。我想要了解的是电子‘供应’如何改变了科学,而非电子‘供应’会使科学变得有多好。”
在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对该问题的资金支持后,埃文斯分析了一个拥有3400多万篇文章的数据库,并就这些文章在1998年到2005年间的在线利用率与1945年到2005年间的被引用次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期刊上线的期数越多,文章被引用的次数就越少,而且人们会倾向引用更加新近的刊物。学者们的引用也似乎集中于更加特定的期刊与论文。“虽然可用的论文变多了,”埃文斯说,“但被引用的例子却变少了,而且人们选取的是那些最著名期刊中较新的论文。”
埃文斯的研究也发现,这种趋势并非均匀地分布在所有学科中。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与学者明显倾向于参考较少的论文,但这种倾向在商业与法律学者中则相对不明显。与其他学科相比,从事人文学科的社会科学家与学者更有可能引用较新的研究论文。
那么,将在线文献与一座实体图书馆进行对比,是什么改变了对研究来说如此重要的文献引用呢?埃文斯给出了几个可能的解释。关于人们如何进行搜寻文献的研究表明,人们喜欢在图书馆中浏览与阅读材料,不过他们更倾向于在线搜寻文献。在线搜寻趋于按日期与相关性来组织搜寻结果,这将导致学者与科学家从最受瞩目的期刊中遴选最新的研究。
某些搜寻工具,例如Google,会把其他使用者在类似搜寻中选择某一项目的频率作为因子来决定相关性。利用在线搜寻时,研究人员也更有可能跟随那些作为参考的超链接,链接至某个在线数据库中的类似研究。正因为如此,当越来越多的学者选择阅读与参考所给定的文章时,后来的研究人员就会更快地跟随。
这种现象是否意味着文献引用的末日将近?埃文斯并不这么认为,但他确信这会使学者以及科学家更有可能达成共识,并在某一特定专题上更快地建立“传统智慧”(conventionalwisdom,为多数人所接受的意见)。在线访问有利于所掌握的科学资料与后续研究之间的衔接。他认为这里存在的危险是,如果新思路与新理论不能迅速地被研究群体所掌握,那么这种新思路与新理论也许在其有益影响被评估之前就会逐渐消失。埃文斯说:“这就好比一部新上映的电影。如果电影在上映的第一个周末都不受青睐,他们就会悄悄下档。”
埃文斯计划与语言学家及电脑科学家一同研究,探索一种思路如何在文章中表达,才能更好地理解失去旧思路的后果是什么,以及如何才能恢复与再现这些思路。他认为,这样一个挑战,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相当重要。当科学与学问在网上越来越多时,那些没能很快受到注意的发现与构想,将比以往更迅速地被遗忘。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