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软装饰品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随着精装修时代的来临,软装饰品更成为在千篇一律的装修基础上展示业主独有个性的好帮手。家居软装饰品行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业内人士认为,消费者对软装饰品有需求,生产企业也在开始重视国内市场,软装饰品行业面临着“天时地利人和”。
面对机遇,软装饰品行业是否已经准备好了一崛而起?
低端市场先入为主 软装品“没有品牌”
家居软装饰品巨头宜家于1999年在北京开业,但是,在不少京城百姓眼中,宜家还是“昂贵的进口货”,商品价格不菲、是“小资”们的奢侈消费。家住北京的陈阿姨说:“去宜家的都是时髦的年轻人,虽然觉着宜家东西好看、设计挺不错,但是价格有点高。”
而与此相比,天意、官园等小商品批发市场的价格更为“平易近人”。从九十年代起逐渐出现的小商品批发市场经营商品品种繁多,其中工艺品、居家百货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提到买装饰品,不少北京人第一个反应就是:“去官园、天意啊!”在消费者心中,软装饰品似乎跟低端的小商品批发市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商品品牌价值微乎其微,这一点在市场中似乎已经达成了共识。
“这种小装饰品有啥牌子不牌子的?”在一个主营家居软装饰品的摊位,店主面对消费者对于商品品牌的疑问,颇为惊异地回答。
轻舟一位设计师告诉记者,床品、沙发套等直接接触人体的产品需要选好一些的品牌,至于挂画、花瓶之类的摆设,“只要挑样子好看就行了,牌子、质量无所谓的。”
正在挑选装饰水晶球的陈阿姨告诉记者,在选购软装饰品的时候,都是先选样子、再看质量、最后谈价格,根本不会去看商品的品牌,“反正什么牌子都没啥区别”。
规模小、门槛低 生产企业难成气候
拥有多年软装饰品流通行业经验、北京城外诚艺展中心总经理刘少欣说:“除了布艺,国内整个软装饰行业基本没有品牌。”
为何软装饰品行业品牌缺失
据业内人士介绍,软装饰品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含量低,前期投入少,所以进入门槛相当低。在浙江、福建、广东一带,有不少的小型加工企业从事软装饰各种产品的生产,其中甚至还有一些以家庭为单位的作坊式生产。
艺展中心刘总告诉记者,由于门槛低、投入少、规模小,软装饰品生产企业设计人才严重短缺,根本谈不上产品创新。为了弥补创新上的不足,国内生产企业经常抄袭国外品牌的设计,原创少之又少。也正是因为害怕被仿造,很多国外高端软装品牌不敢进入中国。
如果说硬装产品注重的是品质,那么软装产品的灵魂则是设计。缺了原创设计,软装产品就失去了生命。
北京市场协会家居分会秘书长刘晨认为,品牌的建立首先需要生产企业具备创新能力。刘秘书长介绍,宜家之所以能在控制家居产品渠道之余,将自己的品牌和专利产品推广至全球,正是因为宜家一直坚持由自己亲自设计所有产品并拥有其专利,每年有100多名设计师在夜以继日地疯狂工作以保证“全部的产品、全部的专利”。
相形之下,我国软装饰品生产企业的品牌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实力雄厚 软装卖场品牌日益凸现
面对着可遇而不可求的发展良机,软装卖场正在高调崛起。继宜家之后,多家大型软装卖场在京城逐一亮相。
2008年,国内家居软装饰龙头卖场“HOLA特力屋”骤然加快了扩张步伐:08年一年中,特力屋将在国内新开10多家门店,这一数字将超过过去4年新开门店的总和;城外诚家居广场力推“城外诚艺展中心”,将深圳艺展的软装饰品流通经验引入北京,沟通南北装饰文化差异,帮助南方中小生产企业进入北方市场;居然之家调整了尚屋生活馆,重装开业,明确地面向中高档人群,引进高档家居生活用品,打造一个中高端精品销售平台。
与出境尴尬的软装饰品生产企业不同的是,软装卖场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更强的实力,在整合资源方面更为便捷。艺展中心刘总说,艺展中心集中了国内四百多家生产厂商的产品,就是希望以艺展中心的品牌带动这些企业的发展。
刘秘书长认为,卖场品牌同样能够向消费者提供附加值。首先,卖场自身的准入机制能够对产品作出甄别和判断,从而为消费者把了第一道关;其次,卖场能够更快捷地为消费者提供售后服务,实现“无忧购物”;最后,卖场还能够为消费者带来心理的提升,卖场明确的定位也让消费者购物更为便捷。因此,在目前软装饰品品牌确实的大环境下,先于产品品牌打造卖场的品牌,可能是软装饰品行业目前最佳的一条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