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公司断网了,那我就无法工作。”
“我们医院的信息系统如果停一天,那么医院也要停一天。”
“因为飞机IT出港系统出了问题,我在机场滞留了两天。”
……
以上几种状况都表明,目前,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信息系统逐渐与他们的业务息息相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也都与信息系统紧密相联。信息系统一旦出现问题,将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有研究表明在整个信息化的生命周期中,应用阶段和运行维护阶段占了80%的时间,并且信息化的效益是在应用和维护阶段体现出来的。
但现实却是,对于中国的IT部门来说,系统运维却长时间地处于自发状态。当人们在为IT系统运维而烦恼的时候,ITIL进入了视线。
在经历了几年ITIL实践后,中国的用户普遍品尝了其中的苦辣,那些坚持下来的用户已经开始尝到其中的甜。打开ITIL五味瓶
ITIL进入中国,落地、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IT部门尝尽了其中的酸甜苦辣。
“ITILV3并非是让用户言必听、行必从的‘准则’。” ITIL V3《服务转换》一书作者、IBM全球IT服务管理专家Ivor Macfarlane此言也许会让很多中国用户倍感诧异。2007年,英国商务部正式出版ITIL V3版本的核心读物,此举标志着ITIL已经跨越了V2阶段正式步入V3时代,这是一更加注意服务与流程管理的版本,ITIL也将在IT服务管理中发挥着更加显著的作用。
ITIL自从面世到步入中国,大多数CIO从最初的不了解到目前掀起ITIL培训热潮,无不证明着ITIL是最佳IT服务管理办法这一理念。然而,即使有了诸多改进,ITIL依然不是一剂万灵药。它不能自我实施,而且在实施过程中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同时不免有人会问,ITIL究竟又能给企业带来什么,中国的企业又如何结合实际实施ITIL运维?
如今,V3也发布了一年,虽然还不完善,但毕竟一年的时间过去了。这一年,ITIL在国内不仅蓬勃发展,而且在寻找着可以落脚的地方。理论终归要落地。落地是为了要生根,否则落地就是池塘里的浮萍,嘴上的空话,就没有什么实际用处。
诚然,ITIL在中国的落地仍然面对着不小的困境,企业老总的不理解、企业规模的实施问题、实施后的如何有效管理这些都是ITIL在中国推广的阻力,但这些都仍然阻挡不了ITIL的实施,因为IT对企业愈发重要,而ITIL这一国际性的标准化规范将助更多的企业提升竞争力,赢得更多的客户。
想法是美好的,但通往美好的道路是艰辛的。无论路是康庄大道,还是羊肠小道,参与其中的人都能够从中看到不同的风景,品味出不同的滋味。当“部门”遇到“流程”
21世纪伊始,中国的企业用户逐渐开始了解ITIL。最初接受ITIL的是电信业和银行业,因为它们的业务多是由IT支撑的。到现在,金融、能源、政府、包括汽车、医疗行业等等,都正在或即将要实践ITIL。
虽然,实行ITIL的企业不少,但是在实际落地过程中,就不像讲效益那样轻松了,中国固有的管理文化、组织结构、办事方式等等都在某种程度上不能轻松地与ITIL实践一一对应。
ITIL最佳实践的一大特点是,以流程为导向。这恐怕是ITIL落地中国最大的障碍了,因为中国的大多数企业和组织都是按照职能进行部门划分,纵向的职能协作是长处,但是遇到横向的部门间的协作,沟沟坎坎就比较多。怎么样将ITIL的流程化组织与中国的职能化部门进行结合?是大刀阔斧的变革还是两者兼具的矩阵,这需要组织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架构的调整。在实践当中,两种策略都有实践,但是成功与否就要看领导的意志坚不坚决、变革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与组织结构紧密相连的就是人们的办事方式。很多企业觉得一些很重要的日常工作,在ITIL当中却没有提及,而ITIL提及的在企业用户的日常工作中又显得不算很重要。比如,电脑的维修、送修、申领、采购的过程,算是事件还是变更抑或是财务管理,好像都有一点,又不全都是,在内部来看,这是一件具体的事情,但是从外部来看又很散。“我们的做法是以实现用户的这个过程为主,把它理顺,同时把它映射到ITIL流程的某一部分。”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业务分析师隋华峰说。
另外,信息中心如何看待ITIL?是把它看作一个技术还是管理?这极大的影响着信息中心实施ITIL的步骤和方法,并决定了成功与否。曾经有一家企业,将ITIL实施当成了技术项目,花了上百万购买了某厂商的软件,并请了专业的咨询公司提供咨询服务。最开始,IT人员觉得新鲜,还试探性地使用,但是繁多的记录工作让大家的工作量一下子提升了很多,在短时间内,又看不到其中的价值,于是不久之后,就再没人用了。“其实ITIL实施应该是一个管理项目,要对全员进行培训,让大家意识到这是对大家有好处的,让大家转变观念。”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长征觉得,实施ITIL成功的关键一点就是要让ITIL中所蕴含的文化传递给全体员工。
过去,企业的信息化工作大多都是由IT部门主导的,在实施ITIL时,他们仍然照本宣科。完全由IT部门来主导ITIL的实施,他们更多的是从IT部门、IT技术人员角度的出发,制定的流程、指标也是根据自己的理解。
“有些实施ITIL的企业,在IT部门看起来把事情变得非常繁琐,而对业务部门他们又没觉得有多大改观。”赛迪顾问IT服务管理事业部总经理陈仲亿认为,这可能也是有些ITIL实施失败的原因之一。让业务部门和IT部门都参与进来,把握双方对服务的需求才能打好实施ITIL的基础。
在ITIL实施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细节的问题需要信息部门相关领导、流程负责人耐下心来,潜心寻找解决方案,“我觉得实施ITIL一定要有耐心和恒心,我们的主管去培训的时候都很兴奋,但是真正去做的时候就特别难,不仅建起来难,用起来更难。”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运行中心的刘通对实施ITIL的困难深有体会,他在技术质量部门,就需要一直盯着各个流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进行改进。
越来越多经历着ITIL中国企业,在经历了各种大大小小的酸甜苦辣后,慢慢他们开始品味ITIL带来的甜。ITIL在路上
“目前,国内IT服务管理发展跟信息化发展非常相似,”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李长征说,中国的信息化经历了起步、发展、成熟和完善阶段。同样,“按照ITIL应用的状况,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起步、发展、成熟和完善阶段。”现在,国内大部分单位还处于应用ITIL的起步、发展阶段。部分单位在从发展向成熟演进,他们能够达到“人员可复用,管理可复用,资源可复用。”
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信息技术中心、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运行部,都达到了这个阶段。而达到完善阶段的ITIL应用,他们已经把IT服务管理融入到了整个企业的血液当中,能够做到根据自己的情况不断优化和完善,中国的某专业技术公司已经将ITIL融入到了其企业的整个管理中,“真正到了完善阶段,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特质,像这家公司本身就比较重管理,所以信息化服务管理本身,也符合整体企业的管理风格。”李长征认为,其实很多企业在IT服务管理方面遇到的挑战不是信息化所特有的,而是中国企业管理方面不成熟在信息化中的表现。
对于目前大部分企业来说,他们还都处于起步至发展阶段。推行的很多都是事件管理、问题管理、服务台等基本的IT服务管理的流程,“他们还没有把IT服务管理最精华的理念应用出来,不过推广ITIL对企业的效益还是很大的。”
然而,要想真正的让ITIL为企业业务发展所用、为企业战略服务,中国的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ITIL,从启蒙到发展
在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当地政府认为提供给他们的IT服务质量不是很好,于是,指定英国中央计算机与通信局(CCTA,现为英国政府商务部OGC)开发一种方法以指导英国公共行政机构高效和经济地使用IT资源。
于是,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有关专家、组织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英国中央计算机与电信局(CCTA)陆续发布了按照流程(Process)组织的有关IT服务管理的最佳实践,也就是最早的ITIL V1。
其实,用方法论来形容ITIL更加贴切,它是一套IT服务管理的最佳实践指南及标准,它更像是一种指导思想,企业利用这套框架标准来管理IT,能够使IT服务更满足于商业需求。它详细地描述了可适用于任何组织的全面地清单、任务、规程和职责,基本上,这些实践已经被定义为覆盖IT服务组织大部分活动的流程。
不仅是英国政府,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企业、政府认识到了IT服务管理的重要性,并已经开始或正准备开始实践IT服务管理。他们将抽象的ITIL实践应用到不同的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让ITIL有了“血肉”。
美国宝洁公司曾经公开宣称,从1997年开始采用基于ITIL的IT服务管理方法体系,在随后的四年中节省了超过五亿美元的IT预算,其运作费用降低了6%~8%。还有美国波音公司(Boeing)、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等众多知名跨国企业的IT部门都非常推崇ITIL。
同时,这些企业实施IT服务管理的经验和教训又促进了IT服务管理方法的改进、提高和发展。于是,在2000年到2003年期间,英国政府商务部(OGC)发布了ITIL的全新版本ITIL V2。处在ITIL框架中心的服务管理流程被分成两个核心的部分:服务支持和服务交付。
到2007年5月30日,OGC又在全球发布了ITIL最新版本—ITIL V3,它包括本核心出版物,成为涵盖整个服务生命周期的完整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