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周刊》:在奥运期间,新浪是如何进行奥运营销的?
杜红:这次奥运,新浪(www.sina.com.cn)在几个方面都有重大的突破。首先是在基于常规网络营销的基础上,将多媒体跨平台的营销发挥到了极致,例如手机平台的运用。其次我们实现了品牌客户需求与新浪内容的良好对接,在大品牌赞助上有一个质的飞跃。除此之外,用户对新浪页面的接受度也有所提升。
我们之所以取得了这些成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积累。长期以来新浪形成的品牌、服务经验和口碑,使得新浪超过九个季度广告增长率在40%以上。2006年的世界杯营销事件,为我们积累了很多赛事营销的经验,也在这次奥运中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第二是大量精心的准备以及专业细致的服务。例如,新浪在图片上使用了高清图集等非常好的呈现方式,给网民带来了直观、形象的全方位体验。同时,新浪的综合优势在此次奥运中充分发挥,除了第一时间发布奥运消息外,新浪的博客精彩点评、新闻热点的讨论吸引了大量读者。对广告主来说,也有了更好的选择余地和植入营销的方式,例如博客奥运模板。第三是互动性的服务,新浪去年九月就出台了“我的2008,世界睁大眼睛看”活动,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同。新浪的“我记录、我参与、我突破”等活动,为网民展示自我、企业展示品牌、推广产品提供了有效沟通的互动平台,取得了不错的用户认知度。
《互联网周刊》:通过奥运营销,新浪的客户在新浪投放广告的数量和质量上有哪些变化?对互联网企业来说蕴含着怎样的机会?
杜红:奥运对互联网来说是一个整体的提升。奥运是一个世界营销的好机会,也是把眼球资源转化为营销资源的好机会。此次奥运,新浪分类赞助的营销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除了大量奥运赞助商外,许多非奥运赞助商如NIKE(www.nike.com.cn)、蒙牛(www.mengniu.com.cn)等企业,也有大量的投放。同时,与其他的网站可能只是吸引了个别一两家运动品牌相比,新浪汇聚了全球最大的几家运动品牌,如阿迪达斯(www.adidas.com.cn)、耐克、彪马(www.puma.com.cn)、Kappa(www.kappa.com.cn)、李宁(www.li-ning.com.cn)等都在新浪做了广告投放。这个季度的新浪的广告收入会比上个季度有大幅度增长。
奥运丰富了互联网的产业链,我们今后也会与更多的专业技术公司、制作公司、广告代理等展开广泛合作。
《互联网周刊》:奥运之后的新浪在数字营销方面有哪些调整和规划?
杜红:奥运对新浪的整个营销来说,只是一个阶段。新浪的营销产品战略、渠道战略、服务战略、资源管理战略等都是长期的,奥运之后新浪还将沿着既定的策略发展市场。
就未来而言,我们会在目前网络营销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新浪的“IMPACT”网络营销理论以及这六个维度的综合效果评估体系。同时,在持续提高新浪媒体影响力的同时,提升新浪作为网络服务平台的价值。未来的营销不会是单向、告知型的营销,而是双向互动的营销。新浪将关注一些新的市场、新的营销模式,从长远来看,视频营销和社区化营销会成为热点。
《互联网周刊》:互联网都在谈论“过冬”,您怎么看?对门户网站来说,也会进入“冬天”吗?
杜红:随着国内市场继续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上网人数持续增加,互联网的应用服务在不断加深,用户的黏性越来越高,门户网站的市场还很广阔。新浪视频、空间,都只是刚刚起步,而这些应用将改变用户的网络生活体验,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会越来越大。当一个网站行业的绝对市场占有已经达到一定比例,又没有新的市场的时候,可能才会遭遇瓶颈。互联网还是一个朝阳产业,它可以做的事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