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消息,据新闻周刊(Newsweek)报道,曾经追随苹果(Apple)执行官乔布斯的某位员工表示,乔布斯其实是个独大主义者,他和软件龙头微软(Microsoft)创办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没有两样,唯一的差别在于,乔布斯还没成功。
据研究机构NPD调查指出,苹果在美国PC市场的市占虽然仅为11%,不过,该公司的影响力其实远高于市占率,是拜苹果其它消费性电子产品之赐:据研究机构IDC调查指出,多媒体播放器iPod是其MP3市场的统治者,而在线音乐商店iTunesStore歌曲的销量,也挤下对手沃尔玛(Wal-Mart),超过了50亿首的销量,成为美国音乐零售市场龙头。另外,苹果iPhone在美国智能手机市场实力也渐渐扩张,市占率名列前3名。
不久之前,苹果不过是家计算机制造商,仅拥有一小撮死忠支持者,不过,该公司已非昔日吴下阿蒙。更有甚者,该公司开始越来越像10年前的微软(Microsoft),以自身庞大的规模逼退新锐公司,迫使他们不是苟延残喘,就是退出市场。
例如,在线租赁厂商VUDU提供VUDUbox和服务,透过网络让数以千计的电影或电视影集,不必经过计算机或是卫星电视服务下载影片,便可直接在电视上收看。
对此,苹果于2008年1月开始反击,不但扩大电影种类,还双管齐下,提供消费者租赁和购买的服务,此外,该公司更推出价格更低廉的新版AppleTV,并含有VUDU大部分的功能。苹果的努力收到成效,目前苹果每日电影的销量或租赁规模超过5万部。面对巨人来势汹汹,尽管VUDU发言人表示该公司的营运情形尚称平顺,不过内部却不断裁员。而当初微软败将也说过同样的话,目前情况给人似曾相似的感觉。
其实,苹果令人战慄之处,不只是他们握有主流强势产品,更可怕的地方,是他们把持整个产业生态系统。这就像微软不但控制操作系统,也控制在系统上运作的程序一样。苹果和微软一样,不但拥有广受各界喜爱的硬件平台(iPod和iPhone),也控制了销售音乐、电影和软件程序的软件平台,苹果制定产品价格,并收取30%的营收。
以iPhone而言,苹果有权随时决定哪个独立开发厂商撰写的程序可以登上自家在线平台,也可以在不做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无预警撤换该程序。例如,软件开发商CyrusNajmabadi在2008年7月就遭到如此对待。他开发的NowPlaying程序,提供电影介绍。由于遭到消费者抱怨,苹果在不做任何解释之下,就抽掉了这款程序。
Najmabadi因此苦苦上诉了4周,苹果最后才撤回这项决定。这段期间,Najmabadi不断用电子邮件和电话试图联系苹果,不过并未得到该公司任何回应。
苹果在实体零售系统的手段也相当厉害,该公司牢牢掌控苹果产品的外围设备,例如喇叭或是iPod、iPhone的附属产品。外围设备生产厂商推出新产品时,苹果对他们可说是层层剥削,即使是在新产品上面贴上的「MADEFORIPOD」的卷标,苹果也要收钱。某iPod外围产品厂商透露消息时坚持匿名,因为害怕苹果报复。他表示,苹果对新产品的收费高达卖价的75%,让他完全没有利润。
如果苹果对合作伙伴这么苛刻,那他们为什么还是选择苹果零售店销售自己的产品呢?因为在苹果零售店展示自己的产品可以建立自己的品牌意识,因此,当其产品在BestBuy等电子零售厂商上架的时候,这些外围产品厂商就可获取利润。
在2008年夏季,苹果市值已经超越了网搜龙头Google,成为加州硅谷的市值天王。苹果推出的产品,也奠定了优质流行品的品牌形象,令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心醉神迷。不过,随著家业渐渐扩大,苹果(或是SteveJobs)掌控产业的意图,似乎也越见清楚,微软当初仅掌握了操作系统,就造就了今日软件帝国的基业,而把持软件、硬件的苹果,若获得更多消费支持,是否会因此成为下一个超级微软,这或许是各界心中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