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高水平科学家组织中,CODATA奖(国际科技数据奖)颇有声誉。该奖自2000年首次设立以来,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只有一人获奖。近日, CODATA奖将今年的荣誉第一次颁给了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家,她就是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全球变化信息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刘闯。刘闯也成为获得这一奖项的首位女性科学家。
《北京科技报》:您认为自己为何能获此殊荣?
刘闯:这个奖主要是表彰长期在科技数据领域中研究,并做出国际贡献的科学家。能获得这个奖,我想是水到渠成吧,我在这个领域研究了20年,CODATA主席在给我的来信中,详细列举了我过去20年里的种种努力和贡献。
此外,发展中国家一直处于数据鸿沟的弱势地位,CODATA奖能颁发给发展中国家,说明发展中国家在这个领域发展得比较快。
《北京科技报》:数据在很多人看来都是枯燥的,您怎么从中找到乐趣?
刘闯:我研究的专业是地理学和计算机相结合的新学科,表面上是跟数据打交道,实际上是跟人与自然打交道,因为每台计算机背后是由人操作的,内容是反映大自然的。所以我经常说,我面对的是两个网络,一个是信息数据网,一个是人际关系网。
我认为,地理学是最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学科,与计算机结合,便将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我做世界资源与地理学数据,先将全世界在计算机上看一遍,每去到一个地方,哪儿好、哪儿不好?这儿有什么、那儿又有什么?我心中都有“数”。
《北京科技报》:您已拿到了美国“绿卡”,为何舍弃那边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毅然选择回国?
1994年,数据共享在美国已经立法并相当普遍。而在当时的中国科技界,科学数据基本是各自为战,互不沟通。此外,当时中国还面临着一个突出问题,大家都想共享别人的数据,却不愿把自己的数据共享给别人。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数据共享在中国是个空白。1994年,中国科学院孙枢院士等科学家提出了中国需要科学数据共享,随后,孙枢院士等又提出要把中国这样的地学大国建成地学强国。因此,1998年,我决定回国,想为中国科学家数据共享与应用,创建一个新平台。
其实做此决定前,我也做过一番思想挣扎。因为选择回国,意味着要与儿子分居两地,而那种母子相互依恋的情感,是我难以割舍的。
《北京科技报》:人们普遍认为,女科学家没有魅力。您如何看?
刘闯:我不太赞同这种观点。女科学家最大的魅力在于,“一步两个脚印”,不仅自己有智慧做学问,还能用智慧引导孩子。我和儿子有这样一个约定,“三十以里,以母见子,三十以外,以子见母”,意思是说,儿子三十岁以前,母亲是儿子的骄傲;三十岁以后,儿子是母亲的自豪。儿子现在很优秀。
(来源:北京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