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梅世雄
无边的黑夜,笼罩着浩瀚无垠的东北太平洋。
我国新一代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六号船正缓缓前行。再过半小时,刚刚完成太空行走的翟志刚和他的战友刘伯明、景海鹏,又要飞临东北太平洋上空,进入远望六号船测控区。
此时,远望六号船能否顺利完成测控任务至关重要——它将测控航天员出舱活动结束后返回轨道舱、轨道舱外舱门密封确认等。
“通俗地说,就是轨道舱舱门是否关好,由我们确认。”负责测控的远望六号船副船长毛燕军说,“如果关不好门,飞船将无法返回。”
深蓝色的海水轻轻拍打着这艘2.5万吨巨轮的船舷,“哗……哗……”的响声,在静谧的令人窒息的夜空中传递得很远。
这是一片陌生的海域。
“此前,我们远望号船队从未到过这一海区。”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主任简仕龙说,“这对一艘首次执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测控任务的新船来说,压力是巨大的。”
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前,年轻的远望六号船迎难而上!
已经连续奋战40多个小时、圆满完成10个圈次测控任务的远望六号人,早已把全船数千台(套)设备调至最佳状态,静候着神七飞船的又一次来临。
在指挥所、中心机房、USB机房、卫通机房等各机房内,上百名身着天蓝色防静电服的科技人员死死盯着各个电脑屏幕和目标轨迹显示屏——数不清的红绿亮点不断闪烁,各种信息画面及数据倏忽变更……
在驾驶室,船长凌元面色凝重地站在导航雷达显示器前,严密监视着船体前进的航向;负责航海的副船长杨便佼不断下着口令,指挥身后的航海干部和舵手进行各类操作。
拥有国际A类轮机长证书的机电长徐炳香,一直坚守在主机电站。作为全船的动力中心,这里的温度昼夜都在近50摄氏度,噪音超过100分贝,是全船工作环境最艰苦的地方。他在发电机控制屏前对比着各种仪表的参数。
“5分钟准备!”
“1分钟准备!”
北京时间25日17时08分24秒(远望六号船船时20时08分24秒),25岁的USB雷达主操作手李志坚发现目标,并迅速转动手中的操纵杆,指挥上甲板上的“雷达锅”准确捕获目标。
随着“入测控区指令链”等一项项指令的发出,身着“飞天”舱外航天服的翟志刚以及刘伯明、景海鹏的图像,清晰地出现在远望六号船指挥所的大屏幕上。
大屏幕上,刚刚完成太空行走的翟志刚,正轻松地做着一系列检漏舱门的动作。
“神舟七号报告,舱门检漏结束,完毕!”
“神舟七号报告,泄压阀关,完毕!”
“神舟七号报告,复压阀开,完毕!”
“……”
航天员翟志刚一声声洪亮的声音在远望六号船指挥所响起!
随即,这一个个振奋人心的声音从远望六号船传出,穿过漆黑的夜,飞过茫茫大洋,越过崇山峻岭,飞向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当一声又一声“北京明白”的声音回荡在大洋深处的远望六号船指挥所时,许多人激情相拥。
“长江六号跟踪结束!”
北京时间27日17时17分48秒,神舟七号飞船飞出远望六号船测控区,向远望一号船测控区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