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智能天线系统应用至移动蜂窝通信网络,这是TD最大的亮点,也是TD技术上的核心优势。而小灵通则纯粹是一个政策产物的畸形儿,是固网运营商无奈和渴望的写照。
本来,这两者没有什么关联,在技术制式上根本就没有可比性。但智能天线在TD一期建网中所遭遇的一些问题,却把两者联系到了一起。由此,还引发了包括工信部在内的连锁反应。
在昨天召开的一个关于TD的会议上,国家无线电管理局再次表示,要将现在小灵通所占用的1900—1920M的频段还给TD,也就是还给TD现在的运营商中国移动。在这20M频段上可是运行着近8000万小灵通用户,也凝聚着中国电信和新联通超过1000亿元的投资。另外,小灵通采用的微蜂窝和TD的宏蜂窝在物理层面并不具备可对接性。也就是说,小灵通的基站站址对TD没有多少作用。一旦失去了频段,这千亿元投资将化为乌有。
正是考虑到保护历史投资和消费者的利益,工信部在这件事情上,一直犹犹豫豫。但TD在建网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问题,促使工信部下定了决心。
在中国移动主体承建的TD一期网络中,由于一些工程和设计上的难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TD智能天线一期能支持2010—2025M这个频段。虽然TD一直宣称拥有远超过其余制式的频谱利用率,但15M的频段想要打造一个高速数据网,是很不现实的。而TD的定位就是如此,中国移动的GSM网络足以胜任语音通话等2G传统业务。
而且,据之前媒体报道,中国移动要在1年发展1000万用户,三年内发展1亿。这对网络建设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信息产业部(工信部的前身)当年为了发展TD,在频谱方面做了一定的倾斜。给予了TD总计155M(1880-1920;2010-2025;2300-2400)的带宽。但这155M的带宽利用率如何呢,在与核心技术智能天线的对接上又如何呢?
中国移动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提出发展宽带智能天线的想法,也就是能在未来使用2300MHz-2400MH。而且在使用该频段之后,不再需要更新已经安装的天线,以免进行重复建设。在这种情况下,从应用层面来讲,采用双频段天线是比较合理的选择。但是TD阵列天线的特有性质,使得天线结构变得非常复杂,故而折中采用宽频天线。100M的频段又使得在性能上较难保证在所有频段上有一致性。
但是,中国移动目前所要求的宽带天线体积比以前的所谓窄带(AB)天线体积还要小,这使得智能天线厂商在辐射单元到馈电网络方案设计等都很困难。宽带要同时满足这些要求(如驻波比,隔离度,波束宽度,增益)其难度要上升一个数量级。因为体积小,要在有限的体积内安排宽带馈电网络,保证其一致性的同时,还要兼顾低成本,其难度也很大的。
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退而求其次,先行做到AB频段(窄带)的支持,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实现,在产业化层面进展的也很顺利。
这就使中国移动要想方设法的去收回1900-1920频段的使用权,在TD发展初期,用户体验非常关键,网络间干扰最好不要出现。
为今之计,一是中国电信和新联通加快小灵通用户的转网,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用户流失是不可避免的,一些ARPU值过低的用户价值也不大;二是,加快加大对智能天线的研究,突破宽带化难题,这不仅是现实的考虑,也是将来长远的打算;三是,国家有关部门要强化对频谱的规划和管制,防止“先上车,再买票”的现象再次出现。
新事物的出现和发展,必然会对旧事物产生影响和冲击,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的是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