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熊猫基因组研究计划的一部分,四川卧龙大熊猫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为大熊猫提取血液样本(摄于2008年3月20日)。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四川卧龙大熊猫研究中心一只大熊猫在小雨中打盹(摄于2008年3月21日)。对大熊猫基因组的解读,可以解释诸如大熊猫为什么是“黑眼圈”之类的难题。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中国科学家11日在深圳宣布:世界首张大熊猫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完成。科学家们说,它将为保护和人工繁育这个被称为“中国国宝”的濒危物种提供新的途径,以及推进针对大熊猫的其他科学研究。
今年3月,由中国科学家发起,加拿大、英国、美国、丹麦等国科学家联合参与的国际“大熊猫基因组研究”项目启动,绘制大熊猫基因组序列图谱是该项目的第一部分,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承担了主要的工作任务。
大熊猫为什么是“黑眼圈”?为什么对竹子情有独钟?熊猫和狗熊是近亲吗?未来的大熊猫会是什么模样?中国科学家为从基因组的水平上回答这些“棘手”问题,挑选了大熊猫“晶晶”进行基因组测序,“晶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原型之一,一直生活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我们的研究工作量巨大,如果将大熊猫基因组序列写成一本书,其厚度相当于384米高的深圳地王大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的王俊博士说。
他说:“经研究发现,大熊猫共有21对染色体,基因组大小与人类相似,约为30亿个碱基对,包含2-3万个基因。”
科学家们采用了一种最新的测序技术绘制大熊猫基因组序列图谱,使测序的速度显著提高,成本大大降低。据称,这是全世界第一个采用这项新技术完成的标志性大型基因组序列图谱,华大基因研究院自主研制的全基因组组装软件及自主搭建的高性能计算机,在其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王俊说,基因组测序的结果支持了“大熊猫是熊科的一个亚种”的观点。通过与已经进行过全基因组测序的物种比较,研究人员还发现大熊猫基因组与狗的基因组在结构上最为接近,与人也有较大的相似性,在哺乳动物中与小鼠差异较大。
科学家们透露,有关方面的深入研究正在进行中。
科学家们表示,大熊猫基因组序列图谱的绘制完成,有助于从基因角度破解为何熊猫繁殖能力低下的疑问,从而使科学家有机会帮助繁育更多的熊猫。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研究中心主任侯蓉说:“我们相信,大熊猫基因组的研究将为濒危物种的保护和人工繁育提供新的途径。”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焕明说,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将在今年年内完成大熊猫基因组的精细图,并与各合作单位一道在基因组的水平上对大熊猫开展系统研究。
他表示,经过中国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并通过积极参与国际性的基因研究,中国的基因研究和测序水平将不断提高,目前基因研究国际合作的大门依然敞开,中国欢迎更多国家的科学家参与进来。
自1999年正式加入“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以来,中国科学家先后参与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国际人类单体型计划”等项目,同时对完成数个重要动植物基因组图谱绘制,包括水稻、家蚕、家鸡、家猪等作出了重要贡献。2007年10月,第一个完整中国人基因组图谱成功绘制完成。
大熊猫基因组序列图谱的绘制是这一系列努力的最新成果,中国科学家的远期目标是选取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代表物种进行基因组测序,为外界描绘一副完整、绚丽的“生命之树”图景。
参与这项研究工作的还有深圳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中国大熊猫研究中心、复旦大学、香港大学等。据悉,与南开大学联合执行的大熊猫蛋白质组功能与结构的研究计划也即将启动。
目前,世界上的野生大熊猫仅存约1590只,主要分布在中国四川省周围的崇山峻岭之中,被称为“活化石”。另外,截至2007年底,中国人工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239只。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