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在看中国。
金融动荡正在从美国向欧洲蔓延,信贷市场出现的严重危机正在感染实体经济,企业试图通过裁员、减薪度过冬天,这些国家习惯了超前消费的居民在巨大的金融危机的笼罩下,不得不扎紧钱袋。未来几个月,欧美进口额的下降已成定局。
鉴于中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出口流向欧美,出口型企业最先感受到这股全球寒流。尽管很多企业在今年上半年就哀号日子的艰难,但这还只是入冬的前兆,真正的冬天将在未来几个月登陆中国。
同样是冬天,对于没有准备的人来说,冬天意味着死亡;对于有准备的人而言,冬天是一次新生。在全球性的经济寒冬中,欧美国家虽然启动了近万亿美元的暖冬资金,然而却是前景渺茫,他们正在羡慕地看着中国。
中国13亿人口构成的庞大内需市场只消费这个国家产出的三分之一,超过30%持续高水平的国内储蓄率像一个巨大的蓄水池,一旦开闸放水,在出口河流干涸的时候,同样能支持中国8%左右的高增长率。
中国市场的稳定是保证这场金融危机不向更加极端形式转化的基础,每当人类无法化解经济上的灾难的时候,他们总是会把其转化为战争等最激烈的形式。全球经济稳定有赖占全球四分之一人口国家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有赖内需市场的扩大,拉动内需是中国的责任,也是每一个中国企业的责任。
拉动内需 中国继续加速的引擎
出口对中国经济的拉动正在放缓。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刘遵义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大约占GDP的8%至12%,出口美国商品的国内附加值部分平均为17.7%.所以,中国GDP中来自出口美国部分不超过2.2%.即使对美国的出口下降10%,中国GDP才下降0.22%.若加上出口下降导致的间接影响,对美国出口下降10%,中国GDP下降不超过0.5%.”出口与投资、消费一起被列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今年以来,这三驾马车的速度渐趋均衡,内需对GDP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往年,前三季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为12年来最高,“十一”黄金周居民消费逾4200亿元,这些都传递出积极信号。
中国社科院经济形势分析组沈利生最新出炉的《“三驾马车”对经济拉动力评估》一文明确指出,2002年至2007年五年间,出口、投资、消费三者增长对我国GDP增长的拉动作用占比分别为45%、30%及25%.当出口拉动经过多年狂奔已略显疲态时,增加消费和投资以拉动内需便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务实之选,而扩大消费在其中的比重更是被寄予厚望。
刘遵义认为,与10年前比,中国拥有更多资源去应对负面的外部经济环境,包括更高的外汇储备、巨大的财政盈余和更有效的社会安全网等。此外,还有三大利好因素支持中国经济发展:超过30%持续高水平的国内储蓄率,无限的剩余劳动力,以及13亿人口组成的巨大国内市场。因此,中国不需外国资本或者贷款,完全依靠内需就可以实现经济增长。
国际经验证明,不以消费为根基的经济体,其经济增长走势难以预测,也不可持续。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霍德明教授表示,中国是一个大国,大国经济最终势必要依靠内需才能长久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国际经济震荡可能带来的冲击。
出口转内销的困惑
中国的企业在过去12个月中遭遇了外部市场萎缩,出口销售放缓的困境,加之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节能环保要求提高,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以及调整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诸多边界条件的变化对于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来说,所受影响更加明显。
今年8月初,发改委中小企业司有关负责人透露,全国今年上半年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多家,有三分之二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超过2000万工人被解聘。
在这个冬天里,有一个群体却是生意火爆,那就是教企业如何过冬的人——咨询公司。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大小咨询公司的人正一趟趟地从北京、上海飞往长三角和珠三角,为那里的私营企业主出谋划策,当然也要赚取佣金。
在咨询公司的教育下,企业主都知道了应对冬天的方法——做内贸,他们也都知道了做内贸的方法——打品牌、做渠道、产品营销等。但他们不知道谁能帮助他们做内贸。这些依赖出口的企业像是畸形儿,他们有着强壮的躯干——优秀的生产组织、工人管理、成本控制等,但四肢萎缩——没有营销和渠道部门。但是,后者对于内贸企业而言,其重要性甚至超过前者。
出口的萎缩每天都在逼近,他们需要的不是愿景,而是明天的订单。“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却见不到后天的太阳。”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说这句话是针对创业企业的,放在这里同样准确。而马云创办的网络零售公司淘宝网恰恰能帮助这些转型企业。网络零售 企业过冬的棉袄
2008年10月13日,亚洲最大的网络零售商圈淘宝网在广州宣布:今年9月份,淘宝网单月交易额突破100亿元大关,接近去年交易额的1/4.这一交易额相当于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2007年全年的销售额(106亿)。
淘宝网单月交易额破百亿大关,相当于2007年一季度的交易总额,显示出国内网络零售市场增长进入“快车道”。
重要的是,网络零售可以帮助企业渡过冬天。两组数据的对比可以说明中国企业遇到的问题。国家统计局在9月份公布,8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9%,创下14个月以来的新低;同时8月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10.1%,创下1996年以来新高。表面看,在从紧货币政策、价格管制的联合围剿下,CPI被有效抑制,通胀压力进一步趋缓,但是从PPI再创新高的走势看,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企业盈利能力越来越弱。简单的说,企业成本增加却无法相应提高价格。
一般来说,商品价格由出厂成本和销售成本构成。原材料成本不是企业、尤其中小企业可以控制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在销售成本上做文章。中国庞大规模的市场造就了各级复杂的销售渠道,相当的价格被渠道吃掉了。
以玩具为例:汕头澄海——德路/义乌——区域批发市场——省批发市场——地区批发市场,从生产到零售,中间要经过5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要留有利润空间,而且过长的渠道造成了资金周转率低,库存压力大。而产品到了终端,数额巨大的终端费用等等也让传统制造业的生存雪上加霜。
专业机构统计数据显示:在线下渠道,食品、日化用品的销售成本是15%~20%,数码产品的销售成本是20%~35%,百货、家居用品的销售成本是30%~35%,奢侈品的销售成本在40%以上。而在淘宝,这些商品的销售成本都低于10%,在5%左右。
这就意味着,做食品的卖家将可以和买家分享这省下来的10%~15%的价格,他们在价格让利5%的基础上,还能比在线下多获得至少5%的利润。在数码、百货和奢侈品类,他们能够让利和获得的利润空间更大。
被CPI和PPI剪刀差吃掉的企业利润通过网络零售又可以还给企业,甚至还得更多。
就业 拉动内需的另一个支脚
企业转型和消费增长是拉动内需的两个支脚。与出口、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同,内需市场的增长不会一蹴而就,而是长期的和稳定的增长。这是由消费增长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居民收入的增长是个持续、渐进的过程。
刺激内需市场加速增长依赖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其中收入较低人群的增长尤为重要。因为收入增量用于消费的部分,即“边际消费倾向”在不同收入阶层表现是不同的,往往收入高的人“边际消费倾向”低,而收入低的人则高。
“举个例子,同样是收入增加10元钱,低收入者可能拿出5元钱用于消费,而高收入者可能只会拿出2元钱。”沈利生说,“因此要增加消费的比重,不光要提高居民收入,关键是要提高低收入者的工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增长率由2007年的17.23%下降到14.4%,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可比增速由12.6%回落到6.3%.消费者对经济走向的预期、购买耐用消费品的意愿,都比去年有所下降。
这是拉动内需市场的一大障碍。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表示,当前最值得担心的不是钢铁、水泥、装修行业的放缓。国际国内经验证明,就业率是经济社会稳定的核心,而最成功吸纳就业的总是中小企业。统计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吸纳了75%的就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60%.今年3月“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易敏利、夏绩恩等曾建议,鼓励网上就业或创业,人大代表认为,网络购物平台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又一个容量无限的就业平台,既让人实现自我价值,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
网络零售一方面为企业制造销售平台,另一方面为企业创造消费人群,拉动内需的两个支脚在网购平台上体现得尤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