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P标准化作业几乎人人都听过,但真正了解SOP涵义,并懂得如何从无到有建立SOP的人少之又少。
提到“标准作业程序”(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SOP),你会联想到什么?是企业为了符合国际标准组织(ISO)认证的必备文件?还是纯粹就是把工作内容事无巨细地拆解,然后制订出一套明确界定或标准化的步骤及程序?
“标准化”这个字词,常给人官僚、照章行事的刻板印象,甚至带点“不人性化”的意味,彷佛是管理者拿着秒表,紧盯着工作者按表操课地完成任务。有这样的想法的人士,只是看到了标准化的表象,把标准作业程序当成是一份控管文件、一项训练工具,是写完后就束之高阁的官样文章,是把员工变成机器人的规则、手册。
丰田生产制度(Toyota Production System)专家杰弗瑞•莱克(Jeffrey Liker)和戴维•梅尔(David Meier)在《实践丰田模式》(麦格罗•希尔出版)一书写道:“建立标准化流程和程序,是创造稳定一致绩效的最重要关键。”换言之,当工作是可重复的时候,标准作业程序就好比是已然经过验证的“最佳实务”(best practice),可以确保获致稳定、不出错的成果。
不过,标准化的最重涵义并不仅止于此。莱克和梅尔指出:“标准化作业和其它作业标准是持续改善的基线……任何作业在尚未制订标准之前,是不可能达到真正改善的。”透过将作业程序标准化的过程,让工作流程达到稳定,才能够知道究竟是改善了什么,又有哪些地方需要被改善。
平凡无聊,却有惊人功效
管理学之父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在《有效的主管》一书中曾说:“效率,就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效能,就是‘做正确的事’。”SOP就是将工作know-how归纳整合成书面化的制式规范,让即使不熟悉作业方法的人,也能快速进入状况,“以正确的方式,做出正确的事”,在有限的时间与资源内,执行复杂的事务。
SOP在管理上的涵义之一,是缩短新进人员的学习时间、只要按部就班行事,就能避免因为不熟练或疏忽,而发生“有做等于没做”、甚至发生意外的情形。划分职权,减少成本浪费
对个人来说,SOP是确保事情做对的不二法门,对企业来说,SOP除了强化员工的工作成效,还有另一个帮助:节省成本浪费。
SOP在规范工作流程时,就是指明了什么样的工作该谁来负责,也就是将人力的分配明确化,使职责的范围得以不重叠。
此外,建立SOP,企业就能更有效地掌握业务流程,进一步从中发掘出有哪些程序或步骤,对公司是不具价值或效益的,从而考虑委外处理。因为,企业如果长期负担庞大的成本支出,然后动辄以减薪、裁员等治标不治本的方式来降低成本,最后非但无法切除企业赘肉,反倒切断骨干,导致危机。
一套完善的SOP,才能让任何员工都能轻易上手,发挥工作效率。
有效率,不等于有成效
透过SOP让任何员工都能快速上手工作,确实可以有效减少人力的浪费,强化工作效率,这点在快餐业尤其可见,也是麦当劳等国际连锁业者快速扩张的关键。
然而,“有效率,不等于有效,不当的标准作业程序,对企业而言反而是抵销的力量,”量子国际信息总经理汪俊良指出,SOP也会导致员工应变能力变差、丧失创新性等缺失,而且如果编写的顺序不对,或是没有设立稽核点,以侦测错误和不断进行微调,很容易就只会流于形式而已。
此外,SOP是规范人员该怎么作业,但现实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却往往难以穷尽,无法全数纳入SOP中。兴业家企管顾问公司总经理蔡笃村表示,SOP会出现“僵化”的问题,主要是企业在制订与执行SOP时,往往过分重视“程序有没有做到”,而忽略了更上一层的“政策”。
SOP的“P”字,除了代表“流程”(Procedure),其实也意味着“政策”(Policy):亦即规范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并且赋予“为什么这样做”的理由。当明白了作业程序背后的宗旨和目的,就能在面对各种“不在SOP上的状况”,也能做出“不脱离SOP政策”的反应。
据专家介绍,SOP其实有两大目的:告诉员工“Do right things”(政策)以及“Do things right”(程序),知道哪些事能做或不能做,以及对的事情又该怎么才能做好。所以,标准作业流程不能只有程序步骤,还必须要有政策做为背后的道理,才能让员工在处理事务上,维持规范,也能保持合理的弹性。
虽说SOP是大企业用以快速扩张的快捷方式,但它的存在和企业大小并无关系,因为只要是做事,就会产生作业程序(OP),而规画出标准化的作业程序(SOP),就能为自己建立出良好的工作习惯,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能以省时省力的方式,达到最佳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