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被黑了吗?”这是当下网上流行的问候语,源于微软公司10月21日凌晨开始投放正版验证补丁。从技术角度讲,未通过验证的用户将被示以“黑屏”警告。
虽然微软宣称,此举旨在严厉打击盗版,但在WindowsXP盗版系统远比正版普及的中国市场,网友们纷纷质疑微软“醉翁之意不在酒”。与微软的斗争并非 始于当下,也决不会就此终结。斗争的双方孰是孰非且不论,问题在于,超越与微软的斗争,背后应该是更多的对民族品牌生命力的思考。
方兴东:批评微软十一年
方兴东的名字注定要写进微软在中国的发展史。
从1997年发表第一篇批评微软的文章开始,方兴东就在中国举起了挑战微软霸权的旗帜,并随着外交风云的变迁和国内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备受关注。在赞扬或质疑的争论声中,他的“反微软斗士”形象也随之愈加清晰。
然而11年过去了,微软在中国的地位愈加稳固,方兴东的声音却已微弱之极。当微软“黑屏计划”掀起举国风雨的时候,业内有关方兴东的传闻却是他一手创办的公司经营面临困境的消息。
“我只是反微软的启蒙者”
方兴东的反微软之路开始于1997年,但真正让他名声大噪是在两年后。
1999年3月10日,当比尔·盖茨访问中国并宣称“将维纳斯带给中国人”时,方兴东在《南方周末》上发表名为《“维纳斯计划”福兮祸兮?》一文,直接质疑微软的目的。此后,方兴东乘胜追击,又接连发表了数篇批评“维纳斯”和微软的文章,并撰写了《起来——挑战微软霸权》一书。
此举犹如惊醒梦中人一般,在中国业内掀起了挑战微软霸权的浪潮。然而方兴东对自己的评价很淡然:“我觉得我只是一个启蒙者。一个人来反垄断不可能做出什么实质性的事情,我只能让尽可能多的人意识到这个问题。除了写业界评论来抨击他们,我也做不了更多的事情。”
遭遇微软“公关”
从此以后,批判微软似乎成了方兴东的“专利”。只要微软一有动作,方兴东就会发表评论进行抨击,国内几乎所有质疑微软的重头文章都出自他之手。
当微软宣布与中国国家计委签署62亿元的谅解备忘录时,他指出这是微软抛向中国的一个造价62亿的糖衣;当微软推出向10个政府部门开放源代码的最新举措时,他又说这完全是一个有名无实的谎言……
经过多年唇枪舌剑的抗争,时至今日,这位旗手的声音却越来越弱。是微软用糖衣炮弹把他收买了吗?
“这当然不可能。因为他们知道,我反微软并不是从利益角度出发,所以也不可能用利益诱惑来把我搞定。”方兴东对《国际先驱导报》笑称,在这十几年间,他和微软中国逐步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微软中国甚至采纳了很多方兴东提出的建议。
看上去,经过十多年的对弈,方兴东本人和微软中国非但没有成为夙敌,反而交情不错。在《我反微软这七年》一文中,方兴东自言,不时有微软中国的工作人员送来一些新产品请他试用,他几乎和微软副总裁以下的人都打过交道。
“在个人层面,包括企业层面,我们大家都是很好的朋友。我站在公众利益角度居多,而他们站在企业角度,观点不同是正常的。我本身也不认为应该把微软搞垮,而是说作为一个垄断者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针对抗议文章数量锐减,方兴东坦言,目前确实已经不再专门从事反微软的活动。由于自己的公司“博客中国”的经营状况正处在起伏期,所以他把工作重心暂时放在创业投资上。“不过,微软在IT产业里是目前最大的垄断者,产业地位决定了微软的分量,所以我肯定还会持续的关注,只是没有过去那么偏重了。”
反垄断前路仍漫漫
批评微软11年来,方兴东认为,他的声音多多少少促进了微软的一些改变。“维纳斯计划”之后,中国的反对声让微软改变了对整个中国的IT政策,也被迫在两年之内保持低调,“这给中国其他公司以生长的空间。客观地说,微软这几年在中国,表现比10年前要好很多,但还是远远不够。”
方兴东认为,微软本身是一个企业成功典范,但并不能因为成功就可以滥用实力。“我们可以在他滥用垄断的时候,通过政府、媒体、包括行业评论来约束。反微软垄断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中国、乃至全球的共同课题”。
近年来,随着大环境的变化,中国的《反垄断法》也逐步推出和完善。但方兴东认为,反垄断还是需要向西方慢慢学习,包括业界和政府如何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在美国、欧洲这些法律体系成熟的地方,对微软的制约很多,严密的法律可以防止垄断,保护中小公司。微软在国外有很多竞争对手,如Sun、Oracle,但在中国,几乎没有对手。”
目前,Windows和Office几乎已经被微软垄断,微软90%的收入也来自这两个产品。方兴东表示,短期之内还没有找到很好的替代产品,是由于微软巨大的网络效应和锁定效应。“不管是中国消者还是美国消费者,不是靠一时头脑发热就能把垄断打破,但更多的竞争产品肯定会逐渐获得更多用户的支持。比如操作系统Linux、金山文字处理、红旗中文2000,但这些产品目前不至于对微软的垄断构成实质性的挑战”。
“黑屏计划”得不偿失
针对此次的黑屏事件,方兴东认为,微软的初衷没错,但方法不得当。
“无论黑屏计划如何轻微和谨慎,都意味着微软直接开始操纵用户的电脑,用户将失去电脑的安全感。同时,也严重侵犯了用户的基本权益。这种侵犯,远比使用未经授权软件,侵犯版权的行为更为严重。甚至可以说,一个是民事侵权,一个是刑事犯罪。你不能因为某人家中有一个盗版软件,就可以堂而皇之入室了!”
方兴东对《国际先驱导报》表示,微软此举为软件行业开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先河。如果它的行为合法化,那么所有软件企业都可以效仿微软,操控用户的电脑。如果每一个软件都像微软一样提出黑屏,那么用户就没有办法再使用电脑了。即使没有法律层面的问题,对于用户来说,对于微软的信任度和作为消费者的忠诚度也会大大受到损害。
王开源:“抗议盖茨”后的阴霾
“请问您是怎么知道我的手机号的?”电话那头,王开源对自己的私人信息保持高度警惕。得知《国际先驱导报》的采访意图后,他婉拒了电话采访的请求。“还是见面说吧,电话里说不清楚。对了,半个小时肯定不够,搞清这个问题没有个把小时不行。”
于是,王开源特地向单位请了两个小时假,西装革履地出现在本报记者面前。
冲上盖茨讲台表抗议
这仿佛也标志着他的身份。自去年4月离开原企业后,王开源新的单位是一家政府教育机构。
“我今天接受采访,不代表任何的单位立场。”王开源一再强调,自己在媒体上的发言仅是以一个“自由软件人士”的立场,这与他姓王名洋,字开源、号自由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不想给自己单位找麻烦。”他说。
“你知道吗?去年《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我时,我是亲自去他们报社的。我怕他们是假记者。”
王开源的谨慎皆源于2007年4月20日的“一举成名”。
当天,时任微软总裁的比尔·盖茨在北大百年讲堂刚刚结束演讲之际,王开源突然冲上讲台,高举着“免费软件、开放源代码”的英文标语,在距盖茨不过5米的地方,面向听众高呼口号,一时惊住了全场。
王开源宣传的正是“开源软件”概念。与商业软件不同,开源软件和自由软件提倡开放源代码,任由技术爱好者们修改和补充,然后把创新成果发到网上供大家免费下载。
不过,当时抗议的效果并不好。“2000多名观众,现场鸦雀无声,我的心顿时凉了。”后来,他主动走下讲台,被保安带离现场。“我是个有尊严的人,我不想被别人架着离开,我会自己走。”
成名后的阴霾
提及这段往事,王开源的心里还有些悲哀。“我图什么呢?我微软的朋友责怪我,都是哥们儿,干嘛跟他们过不去。还有人后来说,这小子肯定拿钱了,要不就是为出名。其实,我就是民族主义者的一份冲动,不希望北大成为商业软件的布道会”。
“一举成名”后,王开源辞了职,过上了一个多月的东躲西藏的生活。“舆论压力很大,很多人骂我想出名,也有黑社会问我要保护费,回公司后别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我,像躲瘟疫一样。熟悉的、不熟悉的朋友都打来电话,我索性把手机关了”。有过传媒从业经历的王开源甚至一度担心网友会通过“人肉搜索”公布自己的家庭座机,给爱人和孩子带来困扰。
王开源至今对自己的父母保有一份愧疚,“去年,70多岁的二老专门从加拿大回来询问我这件事,他们不理解我怎么会去抗议盖茨。”直到今年9月12日,王开源父母的心里才真正落下石头。12日晚,《东方时空》播放了“微软状告'番茄 '为何引发关注”的报道,在节目最后号召“国产操作系统能够与微软分庭抗礼”时出现了王开源当年举牌抗议的镜头。“我父亲当时打电话给我就哭了,他看到节目才觉得我的行为是被认可的。”
尽管如此,王开源从没有后悔过抗议微软垄断的举动。“做这件事时就认定了自己做得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当时就想,我的声音虽然没有响应,但不会中断。当微软要把自己的商业利益最大化时,人们会想起我的”。
时隔一年半,被王开源言中。
准备“与微软平等发言”
当初决定“低调、低调、再低调,最好让人们忘记我”的王开源,最近开始重新接触媒体。对王开源而言,微软公司现在启动黑屏警示盗版为他提供了一个“与微软平等发言”的机会,使公众能重新理解他曾经的行为。“毫无疑问,'黑屏门'事件表明了微软通过技术手段行使市场垄断支配地位。”
王开源认为:“如果微软是善意的,你可以设立某个专门检测盗版与否的网站,在用户登录留下IP后,以回邮件的方式追踪检测IP告知用户,而不是强行进入用户的系统进行检测,这恰恰说明了微软的伪善。”
在王开源看来,微软“黑屏门”事件还引发了另一个问题,“既然你可以进入盗版的系统,那你也可以随意进入正版的系统,我们的电脑时时在被你们遥控,还安全吗?”
10月20日,北京律师董正伟也提出了同样的担忧,他已向公安部举报:微软黑屏计划侵犯用户隐私、危害信息安全,是中国最大的黑客行为,已触犯《物权法》、《合同法》、《垄断法》和《刑法》,要求公安部展开侦查并追究微软公司的刑事责任。
此外,王开源想得更远些。“现在是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刻,微软公司在这时对 Windows普及率最高的中国用户实行盗版黑屏,无疑会刺激中国用户的正版消费,使公司在华尔街的市值很好看。”王开源认为,微软始终都在追求自己商业利益的最大化,“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打着'反盗版'的名义,虽然精明,但并不怎么高明”。
这两天,王开源正在观望微软盗版XP黑屏成既成事实后的影响力。他认为,“只要黑屏影响到网友的正常工作了,大家一定会团结起来想办法应对的。”他自己提供的应对建议便是“用只收取服务费用的“开源软件”取代微软。“这需要宣传、推广、建立起除商业软件之外的其他软件的使用习惯。”他说,“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通力合作。”
他们的不同命运
2008年10月21日零时零分,微软正式启动了Windows XP正版认证程序。不过,此时在苏州市公安局被捕候审的洪磊已无法亲眼目睹他的电脑系统会经历怎样的黑屏。8月15日,警方拘留他时,一同带走的还有他的服务器和电脑。
洪磊:成也XP,败也XP
“微软管不了我。”在一份曝光的录音中,洪磊曾这样告诉他的好友。这位以修改、美化XP系统而在网友中拥有较高人气的“番茄花园”作者,如今将面临3-7年的牢狱之灾。他的罪名是“侵犯了微软公司的知识产权”。
有传言估计,自2004年创建的“番茄花园”如今拥有国内近1/3的网民用户,因此是微软在华最大的盗版制作商。
尽管番茄花园的网站上一直挂着这样一份声明:“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本站所有资源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本站严厉谴责和鄙夷一切利用本站资源进行牟利的盗版行为!”但事实上,由于可以从站上免费下载软件进行刻录,所以“番茄花园”养活了大量的盗版生产商。
与此同时,洪磊通过捆绑默认广告插件、出售点击广告的方式为“番茄花园”赚取利润。在他印象里,网站欣欣发展的4年间,微软公司只与“番茄花园”有过一次交涉。
“有一次我接到一个律师信,说我论坛一个帖子,是卖番茄花园版XP软件的,60元钱一套,他们认为出售介质类的光盘是不允许的,叫我删除。我后来就删除了,他们还说谢谢合作。”于是,洪磊以为,微软知道很多人在修改它的软件,不会专门找自己追究版权责任。
然而,就在洪磊锒铛入狱后,微软公司向媒体承认了曾向国家版权局和公安部投诉“番茄花园”版xp的说法。
吴波:被搁置的反垄断檄文
但王开源不是第一个反对微软在华垄断的人。在他之前,有方兴东,还有一个反微软垄断博客同盟。
2005年5月,微软宣布正式推出MSN中国业务。被互联网研究者吴波认为是“在没有遵守我国'对投资互联网内容供应商(ICP)实行颁发营业执照制度'的情况下,事实上开始无证互联网内容服务”。
是年6月13日,吴波在世界经理人博客中发表《“反微软垄断同盟”倡议书》,倡议邀请“能够独立思考,对微软在华垄断战略及其危害性形成共识,自愿致力于揭露微软涉嫌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网友,“通过博客交流提供舆论支持,保护中国民族网络经济,抑制微软的垄断扩张企图,维持网络市场经济的正常竞争秩序”。
在2005年8月间,发起人吴波连续撰文介绍《世界反微软垄断全景图》,指出《微软进入互联网内容服务领域明显是闯禁区》、《李开复在以实际行动批评微软》等,但如同两年后王开源的孤军奋战一般,其理念和观点并不为当时公众完全理解。
“那时有一批业内人士对我们的系列文章冷嘲热讽。”吴波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他们说,你们反微软就是反民主。他们把微软和自由竞争结合起来了。”
虽然吴波直言舆论的压力对自己算不上什么,但自2005年8月之后,反微软垄断博客同盟并没有发表新的文章,似乎同盟成员的反垄断工作戛然而止。
而打开吴波现在的博客可以发现,他的目光更多地转向了整个互联网领域的发展进程,不再只关注“微软垄断”这一个方面。“我刚写完《'长尾'革命》一书,马上要写关于'赢计算'的另一本书,这些也都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
吴波说:“虽然这些书与反微软垄断没有关系,但我写书之余,和同盟的几十位其他成员仍在参与'互联网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从没间断过对微软的关注。我忙完手头的事情,一定还会再组织大家再有所行动的。”
和王开源一样,吴波也是开源软件的推崇者。“随着整个互联网事业向服务型转型,开源软件势在必行。”他表示,“我非常支持王开源,可惜这样的人太少了。”
各国重拳应对微软垄断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微软公司宣称打击盗版的“黑屏行动”已证明了其在中国事实上的垄断地位。而与中国民间对微软“黑屏”的反感相比,环顾海外,其他国家对微软垄断地位的挑战几乎从未间断过,其中包括微软的大本营美国。
欧盟大开罚单
始于1994年的微软和美国当时最大浏览器供应商网景的争斗,可视为美国反对微软垄断具有轰动性的开端。后来,由于微软坚持将其IE浏览器与系统捆绑出售,差点儿被美国地区法官判令一拆为二。
据称,由于微软识时务地在2000年美国大选中捐款支持小布什,后者当选总统后,通过舆论给司法部门形成压力,造成对微软有利的形势。微软虽未被强令拆分,但其垄断事实已被确认。
于是,2006年,微软又被美国计算机服务与硬件零售商Tangent公司告上了联邦民事法庭,指控仍然是垄断。
至今微软捆绑软件销售的行为,在各国频频碰壁。欧盟曾要求微软推出去除Windows Media Player的系统,而由于韩国Daum通信公司指控微软在Windows中捆绑即时通信软件,该国公平贸易委员会也曾就此展开调查。
为了促使微软就范,欧盟更是大开罚单。2004年欧盟曾向微软公司处以4.97亿欧元(约合6.13亿美元)的罚款。2006年,欧盟对微软的罚款数额以日计算,日罚款达200万欧元(约合260万美元)。同年仅过了几个月,欧盟更是发出警示,如果微软继续蔑视欧盟的反垄断处罚决定,处罚金额将提高至300万欧元(约合380万美元)。
企业组建“反微软联盟”
目前Google已被视为微软最强有力的对手。去年Google推出了办公套装,提供电子邮件、即时通讯、日历、字处理和电子表格等功能,售价为每员工每年50美元,远低于微软Office500-600美元的售价。
韩国一软件开发公司也在今年推出了“Tmax OS”操作系统,价格比微软的系统价钱便宜一半。明年该公司将推出的系统还可与微软Windows完全互换。中国的永中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办公软件日文版本在4年前就登陆日本,占领市场制高点的策略同样是低价。
今年,Google Chrome浏览器的推出,也被业界普遍认为是Google挑战微软IE垄断地位的产品。美国的“火狐”(Firefox)也在世界各国不断抢占市场份额,据悉其在印尼的占有率可能已经过半。
在加强替代性软件研发的同时,IBM、甲骨文、诺基亚、Red Hat和RealNetworks五巨头还组成了“互操作系统欧盟执委会(ECIS)”,也被称为反微软联盟,共同抨击微软就系统协议收取专利注册费和依照用户数量定的专利使用费,并要求免费开放协议。
为了保证各种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IT行业的惯例一般会允许别人免费使用协议。微软却是个例外,难怪会引起众怒。
德国政府部门拒绝微软
尽管如此,但很多国家“一边打击微软,一边使用其软件”的做法,难免令自己底气尽失。相比之下,德国政府在此问题上则干脆利落很多。
德国安全当局发现,美国国家安全局现已经掌握了微软公司几乎所有被称为“源代码”的程序指令,甚至能够解读经过加密的数据。由于担心受到美国情报部门的渗透,德国政府2001年就严禁国防部和外交部等重要政府部门使用美国微软公司开发的软件产品。
两年前,印度喀拉拉邦政府则计划用免费操作系统Linux代替学校现在使用的Windows操作系统,当地官员称此举是为了推行免费软件,防止垄断。
显然,无论政府还是企业,反对微软,总是希望信息化不受人控制。但对微软说“不”需要勇气和实力,目前中国的“黑屏”事件更凸显了加快研发替代产品的迫切性。
“黑屏事件”是与非
“你出上联,我对下联”。这句话用在挑战微软者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从微软宣布启动正版认证系统起,不少网民就眼巴巴地守在电脑旁,专门等待系统被“黑”的一刻。真正的“黑屏”始于10月21日凌晨,并在第一周只有5%左右的投放量。这样,余下95%的网民都没盼来“黑屏”。漫长的等待泡了汤,网民们自然心有不甘。
网友“宇涵hoho”说:“等着看黑屏就是挺好奇的,我们这么多盗版网民,看你能把我们怎么样!结果,你连影子都不见一个。”于是,百无聊赖的网友们开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本来微软冀望带有警示意义的“黑屏门”事件,最后演变成了娱乐化的恶搞游戏。
有网友制出千奇百怪的“黑屏桌面”,上面写着“我可能是软件盗版的受益者。绝对盗版,自觉黑屏”;有网友着手发明特定的软件产品,声称能帮盗版软件通过正版认证;还有网友借用曾经热播的电影片名,号召大家“将革命进行到底”,让“自由女神引导人民”。
一时间,有关“微软黑屏”的花絮高居各大网站焦点位置。一位传媒人士评价道:“好象是微软的一次盛大公关活动。”只不过,与微软正版认证系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完全是两回事儿。
根据腾讯科技一份有近10万名网友参加的问卷调查显示,超过80%的网友目前使用的是盗版软件,他们对微软“黑屏”行为几乎都投上了反对票。超过60%的网友表示,将在系统提示为盗版时仍继续使用盗版,只有不到6%的网友选择安装正版。
在论坛里,一致声讨“微软黑屏不厚道”的趋势更加明显。少数网友发帖提两句“盗版 XP用户应该检讨,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安装正版”之类,立刻就会被大家群起而攻之。截止10月22日,网站上已出现了数条“黑屏”破解方法,但似乎这些破解方法只能解一时之症,都不如彻底更换一套系统更令人放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日前对媒体表示:“黑屏事件比任何说教都有力,它让我们明白了中国为什么要发展基础软件的原因。只有自主可控的软件,信息安全才有保障啊。”
那么,现在中国有可替代微软WindowsXP系统的软件吗?事实上,目前受微软重拳打击盗版的影响,已有不少网友开始选择金山软件免费的WPS操作系统。此外,红旗Linux等其他开源软件也能够满足普通的办公操作需求,只是目前市场占有率尚不高。
不过,微软的“黑屏”事件无疑会给更多网友提供一个了解和认识除微软系统之外的操作系统的机遇。中国的基础软件能否抓住这个机会好好宣传自己、普及相应知识、打一个“翻身仗”?我们期待并观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