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的“二次点火”正熊熊燃起。“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这是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之一。中央决定进一步启动农村市场,无疑将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和条件。农村信息消费“热”起来也值得期待!
“三个农民才抵一个市民”
专家指出,在人均消费总量上,我国“三个农民才抵一个市民”的状况仍未改变。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971元,仅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65元的30%。另据商务部统计表明,目前占全国人口总数2/3的农村居民,只消费了全国1/3的商品。农村信息消费水平也依然较低,“数字鸿沟”依旧明显。比如,2007年我国农村网民数量尽管达到了5262万户,但是在8亿多农村居民中,互联网普及率依然较低。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说:“从长期来看,我国经济要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立足依赖国内市场,特别是国内消费市场;必须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扩大农村消费市场,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市场升级潜力大
对于农村信息消费市场而言,逐步完善的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已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目前,全国通99.5%的行政村已通电话;全国92%的乡镇开通了宽带。在“十一五”规划中还明确提出,到2010年要基本实现全国“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的目标。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进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积极发挥信息化为农服务作用。”
这些使得农村信息消费市场孕育着巨大的升级潜力。据统计,2007年农村网民规模增长率高达127.7%,远高于城镇网民38.2%的增长率;另外,对于农村8亿多人、2.5亿个家庭来说,宽带普及率只要提高一个百分点,就会增加250万户的市场需求。
激活了农村信息消费,还能够起到“杠杆效应”。比如,农民通过电脑上网获取信息,让自己的农产品卖个好价钱,然后他就拿出一部分钱,又添置一些信息产品或其它用品。也就是说,当农民通过信息致富后,又会提高消费能力和刺激消费需求。
市场咋激活?
激活农村信息消费,为消费这驾马车拉动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首先,从根本上提高农民收入、提高购买力水平,才能增强农民消费的后劲。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如果农民收入能翻番,农村消费能力将增长89%,简单地讲,农村消费会在未来11年内拉动经济增长9个百分点,平均每年1个百分点左右。
其次,除了进一步完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之外,还要提供适合“三农”的信息产品或服务。一是要物美价廉,适合农村生活消费层次的产品;二是要适合农业生产需要的产品;三是能刺激农民进一步消费的代表性产品。
再次,“千条线”要拧成“一根绳”,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受惠。刺激农村信息消费,要政府推进,企业参与运作,运用市场化的模式,动员各方面力量来推进。比如,“家电下乡”工程就有效地刺激了农村消费需求,促进家电产品的销售。
农村信息消费“春江水暖”,但当前农村经济仍处在艰难“爬坡”阶段。要想全面启动农村信息消费,还应坚定不移地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发展生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劲头丝毫不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