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为美国《科学》杂志撰写社论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8-11-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新华网华盛顿10月30日电(记者 张忠霞)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定于31日出版的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撰写题为《科学与中国现代化》的社论,纵论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取得的科学成就以及未来的科学发展规划。

温家宝在社论中说,中国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现代化工程。经历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中国在基础科学和技术创新上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的国际论文总数、发明专利申请总量都已位居世界前列,形成了载人航天、高性能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第三代移动通信等一批成果。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在全部制造业中的比重已占到15%以上。

温家宝说:“今天,我国科学家发明的杂交水稻,累计推广面积达到300多万公顷,不仅成为解决自身温饱问题的一把‘金钥匙’,也为世界的粮食增产作出了贡献。在卫生和健康领域,同样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人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温家宝介绍说,为了继续鼓励创新,中国政府制定了面向2020年的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我们注重加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并把发展能源、水资源和资源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努力掌握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加强生物技术在农业、工业、人口与健康等领域的应用。”

他说,中国科学技术的来来,从根本上依赖于今天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吸纳、培养和使用。“不拘一格,海纳百川,让广大科技人才特别是青年才俊脱颖而出,让各种创新思维竞相迸发,这是我国科技政策的核心。”

温家宝认为,科学无国界。中国科技事业需要更加广泛深入地融入世界,世界也需要在科学技术上更有作为的中国。

温家宝在社论中指出,在当前国际金融动荡对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的情况下,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他说:“我们要依靠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维护粮食和能源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们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前景充满信心,一个硕果累累的科学的秋天即将来临,这对于人类共同的文明和福祉将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来源:新华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