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贷危机继续蔓延扩散,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尽管各国政府频频制定救市政策,但上周陆续出台的经济数据,还是印证了各国对经济增长的担忧。业界普遍认为,华尔街金融海啸已经进入以实体经济衰退为特征的下半场。
对于我国来说,在这样的背景下,拉动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迫在眉睫。10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就在南宁召开的中国-东盟电信部长论坛上强调,我国政府正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进一步加快信息通信业发展,以更好地满足现代化建设对信息技术、网络和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电信业重组、3G业务的不断推进等,对整个国民经济来说也是利好,能更好地支撑信息化发展。
由此看来,中国IT业不可避免地也要做好“过冬”的准备了。而升级电子信息产业、刺激内需增长或缩短IT业的“冬天”。
全球金融海啸已危及实体经济的发展
随着美股跌至五年来的低点,次债危机不断深化,开始通过各种路径向实体经济传导。
上周陆续出台的经济数据,反映出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辐射越发扩大。《每日经济新闻》发文中显示,美国9月零售额创3年来最大跌幅,9月份全国汽车销量下降27%,为17年来最大降幅。与此同时,英国9月份失业率升至2.9%;俄罗斯各大油气公司首次坦承面临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问题,希望俄政府出手相助;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印度IT业的公司也纷纷裁员。
全球性的金融和经济萧条,也极大地削弱了投资和消费的需求。据《新闻晚报》报道,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受信贷紧缩及消费者信心下降等因素影响,美国9月份汽车销量仅为96.5万辆。这是美国月度汽车销量10多年来首次跌破100万辆。标准普尔公司的分析也指出,通用汽车、福特以及克莱斯勒三巨头上季度经营亏损共计241亿美元。这是否表明未来整体经济走势越发悲观?
而电子信息行业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出口受制,需求下滑。萎缩的市场和缩水的市值,更迫使全球IT巨头们削减开支,掀起了一股裁员潮。在我国,IT业的波导、夏新电子等多家国内手机厂商也纷纷采取裁员等办法以减少费用。“节衣缩食”成为眼下最为重要的事情。因此,专家建议,在金融危机的压力下,电子信息行业也必须强化管理,节支降耗,紧紧抓住“成本”挖潜增效,最大限度减少负面影响。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迫在眉睫
从当前的世界环境看,金融危机已向实体经济蔓延,但从另一个方面说,全球化、信息化又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使之有可能通过采取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战略,加快对发达国家的追赶。
从我国的宏观政策来看,在1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指出,要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要抓紧农业、水利、能源、交通、城镇等基础设施和民生等领域的重大项目建设,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支持居民购房。这可以看作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转向刺激投资和内需增长的起点,而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则成为其中的有效手段。
落实到具体行业,刺激房地产等支柱性行业的增长也将向IT行业传导。一方面,当前愈演愈烈的全球金融危机,会对工业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政策支持、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很重要。
另一方面,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毋庸置疑成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战略基础。电信业重组对电子信息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来说都是利好,更有利于信息化发展。尤其,随着3G时代的到来和宽带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将成为各类网站所争夺的新阵地,从移动门户服务到移动搜索,更多资源的投入,相关业务的创新和开发,都将带动的企业级硬件需求也将更多偏重于高稳定性、低能耗的指标,从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加快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 提升服务信息化水平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奚国华在《2008年中国通信业发展高程论坛》上表示,在美国次贷危机继续蔓延扩散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先进技术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转变发展方式,是积极主动应动风险和挑战,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因此,作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引擎,电子信息产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提升服务信息化的能力和水平。
市场的需求是第一原动力,电子信息产业要着眼于市场需求,营造公平、公正、有效、有序的市场竞争格局。
自身实力是转型和发展的保障。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要求有自主的信息产业体系支撑,要求掌握信息领域主要的核心技术。加快推进创新与转型步伐,加大技术业务、产品、管理、服务创新力度,全面提升服务两化融合的能力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为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支撑。
另外,进一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加强相关方面的沟通协作,推动形成各方达成共识,聚合资源、互利共赢,有利于提升服务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