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改号诈骗频频
根据公安部门的提示,近日有浙江杭州地区的市民刘先生接到一来电显示为0216XXXX110(上海市公安局总机号码)的电话,对方自称是公安民警,并称刘某银行账户不安全,应转入其提供的“安全”账户。刘先生将信将疑,致电上海市公安局,才知对方原来是冒充民警在行骗。经过警方调查后发现,原来目前有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电话“任意显号”功能拨打的电话进行诈骗。
据了解,类似通信诈骗犯罪行为并不罕见。记者随机调查了身边一些市民,其中不少均表示曾经收到熟悉的来电号码进行诈骗。市民王女士表示,最近收到来电称她儿子出车祸了,正在医院抢救,要求她赶快汇款5000元到某一个帐户。接到电话后王女士觉得又可气又可笑,因为所接的电话号码确实是她儿子的,但其儿子就在身边,手机还带在身上。为此,本地公安机关也发出公告提醒市民警惕类似犯罪。在一些商业楼宇,记者发现,当地派出所甚至贴出了告示,提醒住户不要轻信熟悉号码的来电。
简单回拨可识真假
业内人士认为,上述事例的发生源于当前手机改号软件的泛滥。记者随意在互联网搜索引擎上输入“手机改号”,发现大量公司都在兜售所谓的“改号软件”、“电话改号服务”等。这些公司号称自己的软件或服务能对手机、小灵通、座机的主叫号码进行修改。一家公司的网页甚至介绍,想要什么靓号、吉祥号、发财号都可以随意设置,甚至包括110、120、95588等特殊号码。
很显然,类似改号的诈骗行为极具危害性,特别是设置政府公务类号码更具迷惑性,不少市民容易上当受骗。对此,公安部提醒广大市民这并不是没有辨识的方法,市民只要挂断电话后回拨来电显示的号码,接听的就会是来电显示号码的真正机主,最终可以识破骗局。
“如果突然接到熟悉的电话(如亲朋好友的电话号码)要求你存入钱款或提供现金,请手机用户设法确认通话人是手机或固话机主,不宜简单地以来电显示号码对对方身份作出判断。”一位接受采访的本地运营商人士表示。事实上,运营商已经一直在关注诈骗分子利用网络电话和手机改号软件进行诈骗的行为。该运营商人士表示:“我们发现,这些诈骗电话多数是从网络电话中拨出。他们的号码是虚拟的。当市民收到类似可以电话,只需要一个简单的回拨,就马上能识别出电话的真假。”
真正根治需要法律
不过,有市民对公安部和运营商的提醒并不满意。一位刘先生提出了一连串的疑虑,如果来电的是运营商服务热线,要求输入服务密码以提供服务,终竟该信还是不信?如果不是来电,而是短信息,终竟该信还是不信?如果是110来电,说地震要求跑到楼下空地,那信还是不信?
对此,有专家提醒,面对改号诈骗行为,除了回拨这种临时应变的验证措施,保护好个人信息才是更重要的方法。据了解,这种网络电话诈骗术之所以得以成功,最重要的一个前提条件是骗子必须事先知道两个号码双方的关系,诈骗者要获得这一信息有的是通过别的渠道,但很多时候仅仅通过事主存储在手机中的相关资料就可以获取。因此他建议储存号码时分类、名称越“含糊”越好。
有法律界人士表示,这种手机改号软件为新生事物,目前国家还没有相关规定称这种软件是否违法。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中并未禁止利用网络电话“改号”通话。在技术层面上,有运营商人士表示,由于类似改号通话往往从互联网拨出,因此很难对“改号”拨打的电话进行事先监管并控制。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蔡海宁向记者表示,要彻底杜绝类似诈骗行为,归根究底需要全社会对信息安全保护作出共同努力。他强调,电信业推动立法工作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对类似难以界定和判别的技术作出规范。因此电信业界、司法界乃至大众都需要合作推动电信业法律法规,特别是悬而未决的《电信法》的出台。相关链接
手机改号软件的技术原理
据一位不透露姓名的资深电信业人士向记者介绍,手机改号软件只是针对一个手机号码的服务功能,就是在对方手机上显示改号者想要的模拟号码,业内称为虚拟号码。这个虚拟号码只在开始通话到挂机这段时间内有效。因此对方按来电显示的号码回拨过去,只会打到这个号码的真正主人那里去。
另有IT行业人士表示,一些所谓“手机改号”软件从根本上看属于典型的IP软件,当某个人的手机SIM卡开通了改号软件服务后,通话和短信不但要经过手机SIM卡的移动运营商网络,还要经过软件的IP破解通话网络。即手机拨打对方电话肯定会进入一个服务器,通过“改号”软件设置的非法网关,把模拟号码传送给对方。
提个醒
外借手机谨防被呼叫转移骗钱
近日有好心市民将手机借与他人,没想到却陷入一场骗局。据新华社报道,日前在太原市东客站候车的贾某将手机借给一陌生人,没想到导致亲戚被骗5000元。原来,骗子把贾某手机的所有来电呼叫转移到自己手机上后,通过联系机主的亲朋好友诈骗说贾某遇到困难。为了防止被骗,亲戚拨打贾某的电话进行确认,当时,接电话的还是那名男子。于是,亲戚深信不疑,给指定账户上汇了款。
据民警介绍,借用他人手机后,将对方手机设定呼叫转移业务,这是一种新出现的骗术。预防上当受骗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轻易将自己的随身物品外借他人。如果确实觉得对方需要,借出手机后,一定要看清对方的所有操作,拿回手机后,要仔细检查手机内设定的功能有没有被更改。
观点PK
“任意显号”泛滥谁的错?
在公安部近日公告出来的案件中,网络电话线路属于杭州一家公司,负责经营主叫租借业务的是其下属的一级代理商杭州某科技公司,由该科技公司在网上向用户租借网络电话资源,并下放了修改主叫显号的权限,犯罪嫌疑人便利用主叫号码修改功能进行诈骗。
公安部对此认为,目前部分运营商为招揽客户,会向客户推荐并提供主叫号码“透传”(电话主叫“任意显号”,也就是运营商用户可以利用修改显号功能,使主叫方不再按标准显号,可任意设置号码。)功能,而由于一些客户资质良莠不齐,运营商对客户又监管不力,造成“透传”功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因此运营商需要负一定的责任,但接受采访的运营商和相关监管部门却异口同声表示难以监管。类似的责任到底应该哪个部门负责?
电信专家:公安部门责任更大
资深电信分析师付亮认为,运营商承担了过重的责任,尤其是警方直接将网络电话运营商简称为运营商,易被外界认为是三大电信运营商。她表示,要想防止此类基于网络电话的诈骗,需警方、网络电话服务提供商、电信运营商以及消费者共同携手。知名电信观察家项立刚向记者表示,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这件事情责任归属虽还比较模糊,但更多还是公安部门的责任,而不是通信管理局或者运营商的责任。项立刚认为,通管局的责任是规范电信运营业,这就好像工商管理局的责任是规范企业的经营,如果有人利用旗下企业的场所进行诈骗,那显然公安部门应该介入。而对于运营商而言,其号码资源被利用,显然也是一个受害者。
项立刚认为,如果运营商技术上能设置禁止类似诈骗行为,那运营商理所当然应该设置好。但如果技术上无法解决,而运营商本身又是受害者,那么追查显然是公安部门的事情。
法律专家:需各方协作推动
知名电信律师蔡海宁向记者表示,目前法律并未清晰界定出现类似问题运营商是否需要负责。但蔡海宁认为,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技术,不论是公安部门还是运营商都不能说没有责任,这只会让类似的犯罪行为越来越猖獗。
他表示,一方面,运营商有义务确保消费者能享受到安全的来电显示功能,网络电话进行的诈骗毕竟是通过运营商的固定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因此运营商必然负有一定的责任。另一方面,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完善,因此也不能说责任就完全在运营商一方。而归根到底,消费者自身也必须提高警惕。 【更多内容请关注科技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