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肠道也能尝出食物味道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8-11-1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存在于舌头上的能检测甜味的蛋白质,也存在于胃肠道,在这里,它们同样能尝出糖果的味道。这项研究的负责人,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的神经科学家 罗伯特 马格斯基(Robert Margolskee)说:“其实,肠道与舌头品尝甜味的方式是一样的。”

不过,即便你有意识地去体验肠道品尝甜味的感觉,也可能毫无收获。马格斯基推测,肠道对味道的感觉,会以其他形式体现出来。比如,人们吃了某种事物后,会有特别满足的感觉,尤其是鲜美多汁、香甜可口的食物会让你产生非常幸福的感觉。

马格斯基及其同事研究了人类和老鼠的肠道组织,并在老鼠身上做了一系列试验,才得出了上述结论。这项研究的过程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在研究中,马格斯基发现,肠道上的味觉细胞与舌头上的非常相似。过去,曾有研究表明,味觉受体T1R3 ,以及一种名为“肠道味导素”(gut-expressed gustducinn)的蛋白质,对甜味觉的形成非常重要。科学家推测,受体可能会促使肠道释放激素。

当嘴巴嚼碎食物,食物糜进入胃部得到进一步消化后,就会进入人体的小肠。在这里,食物会被分解成各种组分,比如葡萄糖。糖分子与肠道上的蛋白质受体结合后,就会促使肠道释放激素,调节胰岛素的生成量和我们的食欲。

与舌头上的味觉细胞一样,肚子里也有类似的细胞。马格斯基说:“在肠道上,很可能存在会对糖分子、脂肪分子、氨基酸分子甚至‘苦味分子’作出反应的细胞,这与舌头对酸甜苦辣作出反应的机制很相似。因此,我们的肚子也能品尝味道。”

这些发现将有助于肥胖症和糖尿病的治疗。同样发表在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篇文章指出,肠道上的味觉受体还能调节一种化学物质的生成量,而这种化学物质又能决定人体应该从食物中汲取多少糖分。既然富含糖的食物可能引发糖尿病和肥胖症,对肠道上的味觉受体“下功夫”就可能变成一种新的治疗这两种疾病的方法。另外,受到味觉受体调控的激素可以刺激食欲,那么科学家也可以利用它来降低食欲。

环球科学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