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 3月13日电(记者崔静、丛峰、李云路) 13日上午9时,全国政协委员、科技部部长万钢,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全国人大代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综合论证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桑国卫等,在两会新闻中心就“科技创新”问题接受中外记者的集体采访。
16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今年全面启动
在介绍我国科技创新的基本情况时,万钢表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目前进展顺利,大型飞机、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新药创制、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重大专项已经正式启动,其他的重大专项已基本完成方案的编制、论证,即将在今年全面启动。
万钢说,目前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正在顺利实施。创新体制的建设,特别是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及关系民生的科技创新体系等都取得了良好进展。在振兴装备制造业、探月工程一期、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重大项目中,科技创新、科技应用都取得了很大进展。
“我们现在更关心的是产学研相结合的深层次问题。”万钢说,由多个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组成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战略联盟正在顺利实施当中,如钢铁流程的钢铁联盟,为一些钢铁企业实现节能减排达到40%提供了条件;科技部与公安部、交通部共同启动的关于道路安全科技行动,将为降低道路死亡率作出贡献。
“重大新药创制”将为百姓提供安全廉价的新药产品
在介绍“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进展情况时,桑国卫表示,希望通过“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的实施,研制一批具有重大创新的化学药、中药和生物技术药,为老百姓提供安全、有效、价廉的医药产品,实现我国的医药产业从仿制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的战略转变。
他说,“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主要针对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等10类(种)严重危害民众健康的重大疾病,在“十一五”期间将自主研制出30个创新药物,实现我国自主创新药物研究开发的重大突破。同时将针对保障我国人民健康的基本医疗需求,对用量最多的10个药物大品种进行创新改造,使其产量更高、疗效更好、不良反应更少、价格更便宜。
他表示,“重大新药创制”专项预计将在全国范围建立8至10个综合性药物创新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建立和完善我国创新药物的体系,为我国新药研究开发的持续创新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用“阳光操作”防止学术腐败
在回答如何防止学术腐败的问题时,万钢说,防止“学术腐败”的最佳办法就是“阳光操作”,实现科技项目评审、实施等全过程管理的透明化。
他介绍,目前我国在各大科技计划中,如“863计划”“973计划”等,都建立了“阳光操作”制度。从提出项目建议开始,到整个评审过程,全部在网上申报、网上公布,所有被评审接受、录取的项目也要在网上公布,实现管理透明化。
他同时表示,防止学术腐败的另一个重要基础是“宽容失败”,科技工作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不可能保证每一个项目都成功。如果硬逼着每个项目都成功,必然导致造假现象的出现。
积极鼓励基层工人参加到科技创新中来
在谈到如何鼓励基层工人创新的问题时,万钢表示,科技部将积极采取多种措施,鼓励企业基层工人参加到科技创新中来,共同构建创新型国家。
万钢说,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科技创新似乎只有科学技术人员才能参与。实际上,高级技工特别是具有长期一线生产经验的技工,也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要鼓励企业管理者重视技术创新,鼓励他们重视基层工人的创新力量,调动一条生产线流程上所有人员的共同智慧和努力去解决问题。
加强“三个一批”建设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
在谈到如何提高科技在农业中的贡献率时,刘燕华表示,我国将采取多项加强农业科技的具体措施,通过“推广一批、示范一批、攻克一批”,提高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
“推广一批”,就是把那些成熟的、实用的农业科研技术迅速地传播到广大农村去,使这些技术推广、应用、产生实际效果,增加农民收入;“示范一批”,就是推动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区的建设,以示范区带动、辐射附近区域,推动区域的农业科技进步;“攻克一批”,主要是指攻克一批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关键核心技术,如农业机械问题、农业育种问题等,通过“973”计划、“863”计划等,解决这些难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