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上的“男女”问题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8-11-1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在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上,德国队一位叫拉提恩的跳高运动员打破了世界纪录。但获得银牌的英国运动员泰勒说:“我和她同场比赛,知道她是男人。你可以从她的嗓音和身材看出来。她不是唯一的一个。你能分辨出来,因为他们会去洗手间换衣服。我们在她们隔壁站在凳子上看,看能不能抓住她们。”泰勒当时保持着女子跳高世界纪录。当体育官员书面通知她,拉提恩打破了女子跳高世界纪录,泰勒回信说:“我说‘她’不是女人,‘她’是男人。”于是官员们作了调查,结果发现“她”叫“赫尔曼”,是一家餐馆的男侍者、希特勒青年团团员,纳粹强迫他充当女运动员参赛。于是泰勒继续保持着自己的世界纪录。

在绝大多数运动项目中,男运动员无论在力量、速度、耐力、爆发力等方面都较女运动员高出一筹。在田赛各种项目的记录中,男女运动员成绩的差异在10%~18%,而在径赛的项目中,这种差异达到了20%。

基于男女运动员生理上差异对运动成绩的影响,同时历史上也曾出现过男子冒充女运动员参赛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对参加比赛并获得名次的女运动员进行性别检验。早期的几届奥运会规定,所有参赛女运动员必须进行外观检查,但由于这种检查缺乏对女性的尊重,所以1996年被废除;2000年悉尼奥运会增设了染色体检测等手段;有人开玩笑说:“法国女子网球选手莫瑞斯莫会不会去参加奥运会?一定要给她做一下性别检测。”有人称莫瑞斯莫是“法国的女金刚”。

以前的性别检测以检测染色体为基础。女性通常有两个X染色体,而男性有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所以根据国际奥委会的规则,只有具有两个X染色体的运动员,才是女运动员。但是许多遗传学家批评这种检测规则,认为不能简单地以X染色体和Y染色体来界定性别,因为这种方法并不一定可靠。有些人会由于染色体异常而成为“双性人”。人类有6种性别分类:染色体性别;性腺性别;内外生殖器性别;性激素性别;社会性别;心理性别。正常运动员,上述6种性别表现是一致的,任何一种或几种性别与其他性别不一致或出现分化和发育异常都可被认为存在性别差异。

现在,性别鉴定不是看外观或染色体,而是看运动员有没有占到高雄性激素的优势。雄性激素是否达到男性水平才是运动员能否获得比赛资格的决定因素。而北京奥运会成立了专项性别鉴定实验室,将结合临床、性激素、基因、染色体四种方法对运动员的性别进行综合判定。

(贝小戎 《三联生活周刊》编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