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村科普教育示范园对公众开放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8-11-1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位于北京奥运村南侧、紧邻北京奥运会主场馆、占地面积约1.6平方公里的奥运村科普教育园区,8月1日开始向社会公众开放。

全国政协副主席、第29届北京奥运会奥科委主席林文漪和中科院副院长李静海为该科普园区共建石揭幕。李小萍/摄 这是国内首家将科研转化为科普的示范园区,现有国家天文台、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遥感应用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心理研究所等8个研究所,涵盖了天体、地球和生命等数个自然科学领域。

北京市科委与中科院联手,通过创新科普理念、设计运行机制、探索合作模式等手段,将园区内丰富的科研人才、科技成果、仪器设备、标本样本、科研场地等科技资源,转化为独特的科普资源,将代表国家最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和看似“神秘奥妙”的科研过程,转化为便于传播和体验的科普资源,面向市民开展全方位、生动形象的科普教育。

对于公众来说,科学研究过程总是显得非常神秘。但在新建成的科普园区内,每位科学家、科研人员的工作场景不仅可以看到,还可以亲身参与其中。在国家天文台,公众可身临其境感受绕月测控大厅,了解诸如LAMOST的大型天文科学设施的观测原理;在遥感所,公众可参与光谱仪科学实验、热红外成像仪科学实验、野外GPS测量定位等“手把手”的室外互动科学实验;在微生物所,公众可亲自参与利用纤维素生产乙醇、提取DNA;在遗传发育所,公众可参与常见的动植物科学互动实验,可参观李振声院士的“小麦进化与远缘杂交育种”科学实验室,还可进入动物实验中心和植物温室,观察奇妙的转基因生物世界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