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7日奥运专电(记者刘丹、李铮)9日,北京射击场将打响北京奥运“第一枪”。与“首金归属”同样令人期待得到答案的是,各国射击运动员如何顺利将枪械、子弹带入中国境内?如何保障枪弹使用期间的安全?
到达:机场“人枪”分离
北京奥运会期间将有103个国家和地区的射击队,共400余名运动员、700余支运动枪、78余万发子弹参加比赛。
截至7日16时,共有93个国家和地区的射击队300余名运动员,556支运动枪、50余万发子弹已顺利抵达北京。
根据奥组委安排,7月27日北京奥运村正式开村,射击枪弹库即日起也正式启用,为各国射击选手提供枪弹存取服务,以保障各国参赛射击队的训练比赛安全。
“参加北京奥运会的射击运动员、竞赛枪弹一旦抵达机场,就将面临‘人枪分离’。”北京奥运会射击场馆枪弹服务经理张志明说,“运动员将直接入驻奥运村,枪弹则待运动员将其封装完好后由专人直接运输至射击场馆枪弹库。”
张志明告诉记者,早在7月10日起,北京有关部门就开始接受各国射击运动员的枪弹情况报告并予以备案。根据我国《枪弹管理办法》,国家体育总局将批复有关射击竞赛枪弹入境文件,并分别与边检、海关、货运等有关部门配合,按要求办理运动员枪支出入境有关手续。
保管:人防技防“组合拳”
北京奥运会射击场内设手枪(弹)库、步枪(弹)库、飞碟枪(弹)库各一个。
记者在北京射击场看到,各枪弹库周围安保森严,但运动员和教练员办理枪弹存取手续却秩序井然。
按照北京奥运会《枪弹安全管理规定》,各国家和地区的射击运动队,在比赛枪弹到达射击馆枪弹库后须及时办理有关入库登记手续。在训练、比赛期间参赛人员凭组委会统一制作的身份注册卡和枪弹证牌存取枪弹。
为了让枪弹管理做到万无一失,枪弹库内装有防侵入远红外线报警器、监控探头等安全系统,枪弹库大门由执勤武警全天候把守,为枪弹安全保管提供了技术和人员保障。
此外,枪弹库的“开关”也颇有讲究:枪弹库由专人负责解锁开门,待运动队的所有枪弹入库后,检查无误时,才能锁门;在训练和比赛期间,枪库内不得少于4名工作人员把手;枪弹库负责人对库房定期进行巡视,发现异常情况,将立即启动有关应急预案。
“北京射击场的枪弹库堪称世界一流,我们有信心保障奥运射击比赛的安全进行。”张志明说。
使用:“跟踪式管理”确保万无一失
离北京奥运射击比赛正式开始还有两天时间,记者7日发现,北京奥运会射击决赛场馆出口“冒”出了一个特殊材质的箱子“子弹回收箱”。一旁还竖立着醒目的告示牌,上面用中英文写着“严禁将子弹带离场馆”、“请将不使用的子弹存入子弹库”。北京奥运射击场中,这样的标识和箱子随处可见。
“枪弹无小事,所以对运动员和教练员而言,必须始终绷紧这根弦。”张志明说。
除了不能随意携带子弹以外,按照有关规定,奥运射击选手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限制”。如:参赛人员不得携带枪弹进入驻地;在训练、比赛期间运动员不得持枪弹到规定活动区域以外的地方;在对枪支进行维修时,枪膛内不得放有子弹;运动员持枪时,严禁枪口对人……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射击比赛全部结束,只要运动员未离境,枪弹管理也远未结束。张志明透露,北京奥运会射击运动员在离境前一天,枪弹库有关负责人将在对枪支和剩余弹药进行检验核对后,统一指挥装车,并由专门车辆将枪弹送往机场或火车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