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那间的光影与一步一脚印的百年“征程”相映成趣。
平日金贵的液晶屏此时就只能屈居脚下了。
8月8日晚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盛大举行,开幕式上宏大的中国文化展示给全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场开幕式,最扣人心弦的就是二十九个大脚印、一张纸、一个卷轴、一个五环、一个地球形成的“魔法”,他们在展现在世人面前前用最绝密的秘密。开幕式结束后,北京奥组委开闭幕式部部长张和平、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副总导演张继钢、陈维亚,还有开幕式技术总监侯军祥和温庆林两位工程师成为媒体追逐的目标。今天,他们终于开腔,逐一破解开幕式幕后的秘密。
画轴根本没有旋转
长卷中国画独有穿透时间的写意和浪漫,导演组一直想展示出这种中国独特手笔。在具体实施时,地面大屏幕一段段放映影像,这幅画卷不断变幻,呈现了各种画面。不少观众会提出疑问,为何这幅画卷画面变化如此巧妙?
配合画卷的还有地上两个卷轴,画卷和转轴共同营造了画卷打开的效果。水墨丹青,光影变化,一笔一画的美妙尽在其间。
项目负责人常春泉介绍,画面是总面积3234平米的液晶显示屏,是全球最大的地面高清晰度液晶屏。由于显示处理数据庞大,采用5台电脑同步控制。液晶屏的图像显示,采用无线遥控方式,由北京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分配专门的通信频率。
温庆林揭示了这两个画轴转动的秘密,他说:“从观众的角度看这两个画轴在美丽的转动着,实际并不是这样的,它们根本没有旋转,只是平移,像两扇门一样。为了造成旋转的效果,技术人员通过不同线束在不同状态下发光的原理,用LED灯渐次熄灭和点亮的原理,制造成旋转的效果。同时,为了达到更加逼真的效果,画轴里面的木芯确实是在转的,这就减轻了负载重量。”负责液晶设计的常春泉介绍,画轴内藏着电池,留着空隙,演出时工作人员就在里面操作控制。
五环飘起来靠网状钢丝
“好神奇!”很多观众看到开幕式上的梦幻五环出现而又忽然消失时,很多观众在惊叹的同时,脑海中不禁打出大大的问号:这是魔术吗?
这不是魔术,侯军祥介绍,奥运五环是由LED灯组成,总共用了4万多个发光二极管,组成了这样一个36×12.5米的巨型五环。实际上它提早升上了半空,并在瞬间通过感应元件点亮。于是在两边的观众就以为,五环是瞬间出现的。最后五环突然立起来也是这样的原理。
项目负责人介绍,LED灯是粘在一张直径2毫米钢丝线编织成的巨型网上的,当这些灯发出白色光时,就呈现出了大家所见到的璀璨五环。为了使钢丝在演出时不至于反光,钢丝都裹上了一层塑料皮。这张网事先被放在了舞台中央,由于黑色塑料反射光小,才没有被观众发觉。
“地球”原来是灯笼
说起开幕式最后的巨型球,温庆林的解密让人吃惊,原来“球”根本不是“球”,它是用特制钢丝连接成的环,或者说是一个巨型灯笼比较合适。“这个球我们叫它"九环球"。它总共有9个钢环,环与环之间其实是细网状的特质钢丝相连。在地上的时候它就是一串钢丝串起的环,只有拉到空中完全展开了,它才是个球。球体直径18米,空间从上到下分为5个层次。”
在开幕式上升起的这个巨球是历次彩排和演练中最成功的一次,绝大部分工作人员在看到效果如此成功后都激动地哭了。
航空技术造就一张纸
观众印象深刻的肯定还有那一张纸,张艺谋从中国的造纸术娓娓道来,引出了这张纸,舞蹈演员在上面作画。这张纸中间被提了起来,后来又完好地放下去。张艺谋导演透露说这张画纸上现在已经映上了一万多名运动员和嘉宾的脚印。导演组更透露这张纸要给博物馆作为永远的收藏。
这是一张普通的纸么?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运用航空材料,为奥运会开幕式特制的一张纸。这张纸必须韧性很好,也不能太重。经过艰辛研制,最后确定基材是一种蜂窝板,由1.2米长2.4米宽的小板拼合裁减而成。两侧采用真空技术压上高分子合成板,面上再粘一层无纺布。
舞蹈演员的作画也的的确确是在纸上作画。8日晚15位舞蹈运动员在画卷上,以身体为笔,舞蹈为姿,画下了一幅山河日月图。领舞沈伟坦言在平常都是用画好了的旧纸演练。只有开幕式当晚使用全新白纸。
高科技“大步”迈出
表演前的29个“脚印”的焰火表演更是让人们记忆犹新。焰火总设计师蔡国强
介绍,“大脚印”采用了膛压发射技术,可以调控压力的强弱,控制花弹的高低。“大脚印”礼花从15公里以外准确无误地以每隔2秒一步的速度走过来,这个过程采用了数码控制点火新技术,可以控制到误差几毫秒。8日晚,当第二十九个“脚印”走到“鸟巢”上空时,时间上没有出现任何误差。
据介绍,开幕式的焰火燃放过程分成12个项目,总时间是16分38秒,一共用了43000挂火弹。同时,开幕式所有的焰火全部用硝基化合物、多基化合物代替了硫黄,减少了烟尘的产生,并且避免了硫化钾、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的排放。